

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文章字数:1,714

金沙江干热河谷,江水奔腾,白鹤滩水电站16台单机容量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此安家,奔涌的江水源源不断地转化成为绿色电能,守护万家温暖;库布其沙漠腹地,几百万块光伏板“追光逐日”,犹如蓝色“海洋”,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江苏宜兴,一座外形犹如“三叶草”的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昼夜运转,每天将2万吨生活污水化浊为清,产出5吨直接饮用的再生水……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党组表示,2024年集团要坚守绿色发展主赛道,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助力添彩;狠抓项目落地,加快发展壮大新能源业务;聚焦系统治理,高质量发展共抓长江大保护业务;锚定自立自强,加快推进科技研发和数字化转型,实现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
踏“绿”出发 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长江干流上,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正在顶峰保供,110台水电机组协同运行。截至2024年2月16日,6座梯级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35000亿千瓦时,发挥能源供应“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三峡集团2024年工作会指出,要“坚定不移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抓好能源保供,确保人民群众温暖”。
“2024年,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梯级电站发电潜力,用好每一方水、发好每一度电,确保关键时刻机组顶得上、发得出,发挥大国重器能源保供‘压舱石’作用。”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星燎说。
在发展水电的同时,随着国内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大基地先导工程——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安徽阜阳南部风光电基地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等项目接连并网发电投产,福建平潭、山东牟平海上风电等重大项目陆续并网、投运……当前,三峡集团“海陆并进”,做大“风光”产业,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们要合力规划好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工作任务,实现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三峡陆上新能源总部党委书记、执行总经理李昌彩说,2024年将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稳定供应。
推动科技创新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全球首台单机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国内首艘氢燃料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首航成功;6项技术装备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的内支撑管道检测机器人赋能管网攻坚战;开发建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管家智慧系统1.0版本,实现从治水到“智”水的飞跃……
科技成果涌现的背后,是集团沿用三峡工程建设的“以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为纽带”的模式,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为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赋值、赋智、赋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峡集团2024年工作会提出,“围绕主责主业抓创新”“增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专项研究”等部署,为集团各部门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明确了方向。
在山东,三峡集团山东分公司正以深远海海上风电为工作重心,围绕“由远及近”规模化开发主线,探索海上风电与海上制氢、海洋牧场、海水淡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在内蒙古,三峡乌兰察布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正从新能源比例逐步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需求出发,从“源网荷储”多层面打通新能源百分之百消纳的关键环节;在湖北,三峡科创园正围绕新型清洁低碳智慧能源技术、生态环保科技和数字经济积极布局,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陆续入驻……
“回顾30多年改革发展历程,三峡集团以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为纽带,以资金等要素投入为保障,推动重大装备和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三峡集团党组表示,未来集团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杜燕飞
发布日期: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