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我们的龙年愿望
文章字数:3,889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过去的一年有收获、也有感动,新年新气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在基层一线辛勤工作的广大市民群众,又有着怎样的龙年愿望呢?
  一把剪刀“绘小康”
  新春佳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很多市民从“头”开始焕然一新,赶在年前理个发已成惯例。这几天,在西安三桥万象城附近的一家理发店里,发型师杜成正在忙碌着。“这几天生意比较好,人也多了起来。”
  洗头的哗哗声、电吹风的嗡嗡声、理发师的喀嚓声……交织着理发师与顾客们轻松的交谈声,让整个理发店洋溢着喜庆的气息。谈起过年回家,杜成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因为很快就能回到宝鸡与家人团聚。“我们这里有5名工作人员,其中有一个是陕北榆林的,早早让他回去过年了。”
  36岁的杜成从事美发行业二十余年,见证了行业的起起落落。“这几年,身边的好多同行都说生意难做,其实中途也想过改行,但作为一个老板,是丈夫、是父亲、更是儿子,为了自己的小家庭,也为了店里的员工,还是选择咬牙坚持。”
  屋外下着小雨,屋内暖意浓浓。杜成说,新的一年,他仍需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美发技艺,龙年最大的任务就是多赚钱,希望家里人能健康快乐,生意越来越好!
   一把扫帚“守街头”
  我叫张炳勤,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
  临近年关,在北大街巷口,张炳勤正冒着严寒沿街清扫卫生,确保负责辖区内的洁净。谈起新年愿望,他说,希望做好节日期间的环卫服务,让大家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春节。
  一把扫帚,书写着他的职业生涯。2024年是张炳勤在环卫岗位上的第8个年头,每天天还未亮,城市还在沉睡,他早已开始了工作——清理地面垃圾、擦拭公共设施、清洗垃圾桶……无论是三伏酷暑还是数九寒冬,他始终坚持到岗,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街道的整洁。
  “首先是家人都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其次,年后再加把劲,争取比2023年干的还好。”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张炳勤最真诚的愿望。
  干净的城市环境,离不开默默付出的他们。像张炳勤这样的环卫工人还有很多,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精神,凝心守护着城市的靓丽,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汽修行业成为真正的“英雄”
  我叫张鑫,是一名汽修工,现在在西安灞桥区田王村经营着自己的店面。
  岁末临近,新春将至。2023年的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对于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来说,年终岁末对自己进行一番“盘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回顾这一年,有收获、有付出、也有成长。三年疫情过后,经济复苏之时,对我来说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如何在这一行业扎稳脚跟,是我一直探索的目标。汽修这一行业,面对的不仅是形色各异的客户,而且更应该考虑如何与这些顾客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客户?这是我一直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答案。
  每天面对那些沉甸甸的机器,必须达到头脑与身体并用。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夸赞每一位汽修技师,他们都是力量与智慧并存的传奇人物,英雄“珍惜”英雄。虽然很辛苦,但看着一台台本来毫无生机的机器在我手里有了存在的意义,它会使原本停滞的汽车“焕发活力”,也会载着人们通向回家的路,这一刻,我明白了自己成为汽修技师的意义。
  新的一年,新的挑战,也代表会有新的收获。2024年,我希望我的工作能越来越顺心,此外,还应该不断地去学习,认真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使微不足道,我相信努力总会发光发热、温暖他人。
  努力成为更优秀的预算员
  我是张明,陕西兴平人,现就职于陕建八建集团国际公司。我热爱这份职业,力求在工作中做到完美。
  2023年,我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和分析公司的财务数据,包括收入、支出、利润等,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与其他部门合作,了解他们的预算需
  求和计划,并确保预算符合公司的战略目标;协助制定预算目标
  和指标,并监控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的偏差;提供预算报告和财务分析,向管理层解释预算结果和提出建议;参与预算审查和调整过程,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协助制定财务策略和决策,以提高财务绩效和效益。
  作为预算员,2024年我期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和提升。
  提高预算规划和编制的专业能力。不断学习掌握财务和预算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财务分析、预测方法、预算控制等,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和沟通。与公司的各个部门密切合作,深入了解他们的业务需求和预算要求,协商并达成共识,确保预算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提供更有价值的财务分析和建议。不仅仅是编制预算,而是能够深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和机会,并向管理层提供具有战略性的财务建议,帮助公司提高财务绩效和效益。
  希望这些期望可以帮助我在龙年成为更优秀的预算员,能为公司的财务管理和决策作出更大的贡献。
   所行皆坦途 所得皆所愿
  我叫张双根,来自陕西咸阳,在咸阳市精神病专科医院从事护理工作近十年。
  以往,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我必须花费更多精力悉心照顾特殊病人。此外,家庭贫困病人是我特别关注的群体,我学习了解系列贫困政策,为贫困病人争取优惠政策,避免因病返贫。
  精神科护士最好的良药是智慧与爱,我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创建和谐护患关系,严格做到“十防”。工作中做到不忘初心、奋勇向前,用内涵的爱温暖这个特殊群体迷失的心灵。
  龙腾四海建霸业,年逢好运鸿图缔。愿心再高志不减,望眼欲穿锦绣篇。2024年,希望自己所行皆坦途,所得皆所愿!
  希望更多大企业、好项目落地秦都
  我叫王怡,是咸阳市秦都区的一名普通干部,从2021年8月进入招商队伍,到现在已经快3年了。
  这三年,不止一次感叹自己的幸运,能遇到心中的榜样领导和友好踏实的同事们,共同在和睦的工作氛围中高效完成招商引资各项工作。外出考察、接待客商、筹办活动、出台政策,一桩桩一件件我们都在努力为秦都高质量发展作出微薄贡献。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真诚地希望新的一年秦都区能招引更多优质的大企业、好项目,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听起来很官方很遥远,但这也确实是我乃至大多数基层工作者心中的真实想法,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正在做的事情,是应该不断努力的正确方向。路虽远,行则将至!
  每个目标都需要大家的力量,我们秦都区的三大主导产业分别为输配电、光伏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在此我仅代表个人呼吁广大群众及相关行业前辈,能积极为秦都区提供相关行业招商线索,搜索秦都招商局,期待您的来电。
  顺祝大家身体安康、万事胜意。
  转正涨工资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2024年最希望的事情就是能转正,因为转正了能涨工资呀。”李云雨一边笑着一边对记者说道。98年生的李云雨是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水生态景观分院的一名景观设计师。2021年8月入职的她,如今已经工作了两年半的时间。
  “我一般就是做对河道两岸进行景观设计、施工图绘制以及景观方案设计之类的工作,平时工作内容也比较杂,项目多了就比较忙,项目少的时候就还好。”李云雨说起自己的日常工作滔滔不绝,“今年如果能顺利转正,一个月就能多2000多块钱,还给交住房公积金呢。我这一两年一直在西安北京两边跑,读着在职研究生,就是为了能拿到研究生学历转正。”李云雨激动地讲述着自己近两年来的生活。
  “还有就是希望自己明年能少请假吧,今年真的请了太多假。”她表示,为了一边上班一边上学她经常在周五的早上就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去单位,一下班直奔机场,又在周一的晚上坐“红眼航班”回来,长期以往真的让人身心俱疲。
  “工作上希望能够精进自己的技术,提高效率吧,平时多看看别人的设计,熟练办公软件的使用什么的。”李云雨说道。在工作方面,她渴望拥有更多的机会,挑战自己的创作极限,不断突破瓶颈。与此同时,她也期望在工作中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希望能够参与更多更大的项目,拓展自己的视野。通过团队协作,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今年我研究生就要毕业了,希望工作之余能有更多自己的时间,跟朋友出去走走。”在生活方面,李云雨说她希望能够做到平衡工作与生活,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些许的宁静,让自己在大自然中放松心灵,汲取养分与灵感。
  “总体而言,我对新的一年充满信心,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拼搏,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双丰收吧。”李云雨浅笑着说道。
  我开心的就是给更多的人谋福利
  “我不太会说话,平时什么工作都干了,日常就是写一些稿件,负责管理单位的公众号,其余的也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说起平日的工作内容,她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贺穗子是榆林市总工会宣教部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2024年是她从事工会宣教工作的第三个年头。
  “我的新年愿望很简单,就是多写两篇稿子,因为省上的‘求学圆梦’在我这里,我其实每年都希望我报到省上去的‘求学圆梦’,可以多批下来几个。”她激动地向记者说着,“‘求学圆梦’是陕西省总工会这几年一直在坚持的一个活动,‘农民工求学圆梦计划’指的是你在工作之后的学历再提升,比方说大专升本科,如果符合当年文件的具体要求,申报省总审核通过之后每人可以领1000块的补贴。”贺穗子详细地解释道。“这个东西是需要本人先给县区工会报,县区再报给我们,然后我们审核通过再报给省总,我主要做动员宣传和帮他们审核资料的工作。”
  “我在宣教上,其实这个工作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不像互助和援助中心,能让需要的人切切实实感受到我们存在的意义,感受到工会这个组织存在的意义,我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让更多的人知晓我们,能让他们在有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想到我们。”贺穗子缓缓说道。平日里看起来有些社恐的她,说起工作来眼睛里充满了光芒。
  “我说的是不是有点过于朴素了,但是这些都是真心话。我开心的点就在于咱能给更多的人谋一点福利,感觉自己还是有一点存在的意义的。”她一边讲述着一边不自觉地嘴角洋溢出了欣慰的笑容。
   本报记者 张明 候思宇 实习记者 刘姚尧
发布日期:202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