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考古发现唐代石椁壁画墓
文章字数:854
绘制精美的乐舞图、振翅欲飞的朱雀、灵动的玄武图……1月3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西安唐薛柔顺石椁壁画墓最新考古成果。本次出土的石椁保存完整,壁画内容丰富,布局紧凑合理,画面形象生动,其发现对于研究盛唐时期高等级墓葬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唐薛柔顺石椁壁画墓位于西安市幸福林带东侧,北邻长乐东路,202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新城区长乐东路区域改造项目的考古发掘中发现。该墓为斜坡墓道三天井单室砖室墓,遭严重盗扰,石门、墓室顶部等均被破坏,墓室内各类器物已被盗掘一空,仅发现有少量陶器残片。墓道两侧各分布有两个壁龛,壁龛内残存陶鸡、陶狗、陶骆驼等动物俑70余件。
墓室西侧发现石椁一具,保存较好,图案刻画刚劲、明快,为近年来所罕见。石椁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顶部为庑殿式,仅一侧雕刻有瓦棱。椁身由壁板和倚柱组合而成,壁板外侧雕刻门窗、卷云及神兽,内侧主体为侍女,周边饰有花草等内容;倚柱内外均刻缠枝卷草花朵,部分穿插飞禽走兽;基座以7块石板铺成,立面间隔刻有壸门图案,内填奔兽图样。石椁线刻精细,画面华丽而不繁缛,人物体态丰腴而不臃肿,图案灵动、富于想象。
该墓壁画布局充实完整,画面惟妙惟肖,内容上一定程度反映了墓主生前生活。墓道处壁画保存较差,仅墓道口处保留有少量画面,两壁分别为青龙、白虎图样;甬道两侧分别绘有三个侍女,仅存下半身;墓室东壁为乐舞图,呈三段式布局,其中南侧为10人组成的乐队,中部为女舞者,北部为观看的贵妇(应为墓主)及侍女;墓室北壁东侧中心为一坐在方形高背扶手椅上的贵妇(应为墓主),两侧站立有侍女,应为表现墓主日常生活场景;墓室北壁西侧为玄武图,十分灵动;墓室西壁为六扇屏花草,画面简单且潦草;墓室南壁为朱雀,呈双翅展开欲腾飞状。
此外,该墓出土有墓志一合,墓志内容显示墓主为薛柔顺,字惠金刚,为河东薛氏薛儆之女,其父母于其幼年先后去世,受此打击,薛柔顺曾一度深入法门,后嫁于惠宣太子之子李琄,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因诞育男子暴疾而亡,年仅29岁,当年闰四月五日便迁厝于长安城东万年县浐川乡龙首原。 赵争耀
西安唐薛柔顺石椁壁画墓位于西安市幸福林带东侧,北邻长乐东路,202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新城区长乐东路区域改造项目的考古发掘中发现。该墓为斜坡墓道三天井单室砖室墓,遭严重盗扰,石门、墓室顶部等均被破坏,墓室内各类器物已被盗掘一空,仅发现有少量陶器残片。墓道两侧各分布有两个壁龛,壁龛内残存陶鸡、陶狗、陶骆驼等动物俑70余件。
墓室西侧发现石椁一具,保存较好,图案刻画刚劲、明快,为近年来所罕见。石椁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顶部为庑殿式,仅一侧雕刻有瓦棱。椁身由壁板和倚柱组合而成,壁板外侧雕刻门窗、卷云及神兽,内侧主体为侍女,周边饰有花草等内容;倚柱内外均刻缠枝卷草花朵,部分穿插飞禽走兽;基座以7块石板铺成,立面间隔刻有壸门图案,内填奔兽图样。石椁线刻精细,画面华丽而不繁缛,人物体态丰腴而不臃肿,图案灵动、富于想象。
该墓壁画布局充实完整,画面惟妙惟肖,内容上一定程度反映了墓主生前生活。墓道处壁画保存较差,仅墓道口处保留有少量画面,两壁分别为青龙、白虎图样;甬道两侧分别绘有三个侍女,仅存下半身;墓室东壁为乐舞图,呈三段式布局,其中南侧为10人组成的乐队,中部为女舞者,北部为观看的贵妇(应为墓主)及侍女;墓室北壁东侧中心为一坐在方形高背扶手椅上的贵妇(应为墓主),两侧站立有侍女,应为表现墓主日常生活场景;墓室北壁西侧为玄武图,十分灵动;墓室西壁为六扇屏花草,画面简单且潦草;墓室南壁为朱雀,呈双翅展开欲腾飞状。
此外,该墓出土有墓志一合,墓志内容显示墓主为薛柔顺,字惠金刚,为河东薛氏薛儆之女,其父母于其幼年先后去世,受此打击,薛柔顺曾一度深入法门,后嫁于惠宣太子之子李琄,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因诞育男子暴疾而亡,年仅29岁,当年闰四月五日便迁厝于长安城东万年县浐川乡龙首原。 赵争耀
发布日期: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