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打造示范精品 以点带面振兴乡村教育
眉县教体局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校”创建工作
文章字数:1,731
  2023年,眉县教育体育局始终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强化乡村教育与“上好学、学好上、学得好”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校”创建工作,有效消解城乡教育不平衡,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县域内群众能够真正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享受到实惠。
  强化“四个到位”
  切实履行乡村教育振兴工作职责
  眉县教体局党委高度重视教育乡村振兴工作,全力做好示范校打造工作,着力打造以点带面的“1+1>2”的县域乡村教育振兴系统机制。组织机构延伸到位。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示范校”创建工作专班,明确具体经办人员和职责,各基层学校也相应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创建指标规划到位。对照近三年来的省市下达的教育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结合县域教体工作实际,制定印发《关于印发<2023年乡村振兴示范校建设评价标准>的通知》(眉教体发〔2023〕75号),强化党对教育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完善控辍保学机制、防返贫预警监测和帮扶工作、精准落实资助政策、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提高办学条件、提升乡村教学质量持续推进家庭教育等8个大项29个子项目的创建指标体系,为创建工作指明方向。目标责任压实到位。落实眉县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2023年度市县两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工作规划布局,将创建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校”作为8个镇(街)1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年度个性目标任务,积极打造一批可规划、可复制的教育乡村振兴工作样板。党政责任落实到位。各基层单位党政负责人带头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按节点高效完成创建目标。全县创建工作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年度排名制度,督查结果计入年终考核成绩。
  坚守“四心”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古人说:“兴贤育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乡村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科学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承载着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给予智力支持的基础性作用。
  眉县教体局党委始终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大规范治理力度。虚心学习“取真经”。组织各创建学校前往县级“十大提升行动”示范点参观学习,对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校工作措施和档案资料分类整理情况“取真经”。精心组织“抓落实”。坚持局党委会对教育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对创建工作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落后约谈、责任追究等高位推进机制。同心协作“促衔接”。制定印发文件,及时规划部署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年度及各重要节点工作。贴心服务“解民忧”。按照“特教特办”的原则,建立“四个不少于一次”制度,以上率下、引领带动,促进全县重视、支持县域特殊教育发展的氛围不断浓厚,有效保障残疾儿童入学“全覆盖、零拒绝”。
   突出“五个全覆盖”
  守护“不让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底线
  教育是乡村的重要支柱,承担着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条件、文化条件等重要功能。
  眉县教体局聚力找准乡村教育的发力点,强化乡村教育与乡村发展环节的结合,消解城乡教育不平衡,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精准资助大排查全覆盖。组织全系统教师全员联动,对各学段受助学生资助政策享受情况进行全面入户家访,保证资助资金真正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常态化动态预警监测全覆盖。建立党员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增强学生自信心。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全覆盖。查看学区范围内适龄少年儿童是否存在失学、辍学现象,确保适龄儿童少年“零辍学”。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全覆盖。结合《眉县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聚焦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增加城镇学位供给。全年共实施26个建设项目,进一步满足了全县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全覆盖。采取“优质校+成员校+薄弱校”的组建方式,以城区教育质量名校、名师、名校长为支点,组建各学段教育集团,通过结对帮扶、以强带弱等方式,不断提升乡村创建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城乡学校均衡发展。今年,有近半数的镇村创建学校“回流”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度逐步提升。 通讯员 张春影
发布日期: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