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杨凌:现代农业国家队里的“秦字号”
文章字数:967

  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支来自中国“农科城”的近7000名农林水系组成的科研团队,打出了一系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组合拳”,为全国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树起了一个个鲜活样板。
  “科研芯”擦亮苹果招牌
  初冬时节,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站长安贵阳正和团队专家们查看育种场果树长势。作为当地苹果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十余年来,在洛川苹果试验站专家团队开展苹果资源保存等试验示范,为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2023年6月,西农马锋旺教授团队选育的“秦脆”和赵政阳教授团队选育的“瑞雪”作为全国优质苹果品种代表,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在科技示范加持下,陕西成为世界苹果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成为果农永续致富的来源。
   科技赋能羊乳产业发展“增长极”
  隆冬清晨,在陕西博富乐关中奶山羊育种有限公司羊舍里,负责人杨源博已经和工人们在羊舍忙活了几个小时。
  杨源博介绍,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萨能奶山羊原种场农科资源优势,公司开展了以奶山羊选育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目前可承担富平当地50多万只奶山羊的繁殖改良任务。据了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萨能奶山羊原种场承担着国家农业部及陕西省萨能奶山羊的多个科研及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示范场奶山羊个体平均产羔率达到180%,泌乳期平均产奶量增加10%以上,奶山羊年均产奶量可达500公斤。”西农教授史怀平介绍,近年来,通过该原种场的科技示范,引导了陕西省乃至全国奶山羊产业的发展。
   高效设施农业的“陕西标准”
  在位于延安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蔬菜试验站内,一排排设施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据了解,该试验站结合陕北气候和地形特点,创新研发出了新型设施蔬菜大棚,亩增产幅度达40%以上。
  作为我国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新专业的创始人,西农教授邹志荣从2002年起,带领课程组人员成功申请到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填补了我国本科教育在设施专业上的空白。至今,该校已累计培养设施专业人才1000余人。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按照农业特色产业“3+X”的总体布局,探索建立了“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多元化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体系,探索形成了具有杨凌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数以千万计的农民从中受益。随着更多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运用,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一幅幅极具“秦字号”特色现代农业“元素”必将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持续涌现。 耿苏强
发布日期: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