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中医进课堂 药香润校园
文章字数:1,459
近日,延安市宜川县第七幼儿园的孩子在老师带领下进行食育活动。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特色课程、开辟百草园、组织学生社团……近年来,陕西省将中医药文化传播进校园作为全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取得显著成效。
  新年伊始,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布首批中医药文化传播示范学校名单,全省有10所学校被认定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示范学校。
  近日,记者走进这些学校,深切感受中医药文化传播进校园的内涵意义,体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教育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巨大变化。
   把中医药文化融入孩子的健康成长
  洗梨子,切银耳,熬梨汤……日前,在延安市宜川县第七幼儿园的食育课堂上,孩子们正围着桌子熬制冰糖雪梨。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分工有序,有的洗梨、银耳、枸杞,有的切梨、剪银耳、去枣核,认真地参与到活动中。
  作为首批陕西省中医药文化传播示范学校中唯一的一所学前教育学校,延安市宜川县第七幼儿园坚持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幼儿保教活动中,通过德育传承、劳动教育、美育浸润3个方面开展活动,以文化传承、审美能力提升、动手能力发展3条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我们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接受程度,打造了恰当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帮助儿童在学龄前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意识。”延安市宜川县第七幼儿园园长陈敏恬告诉记者,幼儿园将中医药文化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建设了本草纲目园、中医体验馆、食育厨房等特色区域,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中草药种植、中医就诊,感受药食同源的健康饮食方式。
  在食育厨房里,幼儿园开设了适宜、系统的食育课程,借助中医养生理念,巧妙地利用食材设计科学的营养膳食,营造以食养身、以玩促教的良好氛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在中医药特色课程中激发认知兴趣
  “原来,中医药这么有趣。”西安市曲江第六小学学生上完“小神农”中医药特色课后,纷纷表示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在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陕西省中医医院和西安市中医医院的支持下,西安市曲江第六小学研发了特色校本课程“小神农”中医药文化课程,构建了一至六年级中医药特色课程教学框架,由浅入深,让学生多维度体会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课程开发上,我们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选取通俗易懂的内容,将知识学习、实践体验、活动参与相结合,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了解中医药知识,树立健康生活理念。”西安市曲江第六小学校长陈娟说。
  在校园里,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医药课程,例如制作中药香囊、草本皂,给植物拓印等,让学生在浸润式教学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在校园外,学校组织学生赴西安市植物园、西安市中医医院等地开展“小神农”中医药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孩子们的眼界。
  为了拓展完善“小神农”中医药文化课程建设,西安市曲江第六小学还建设了与之配套的校内文化教育场馆——“小神农”中医堂,建设了中医文化长廊,设置了中草药种植区,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讲座、改编少儿五禽操、编排以中医药文化为内容的戏剧等活动,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特色教学。
  “学生们‘零距离’体验中医药文化,不但有利于全面成长,而且增进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陈娟说。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各地学校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将中医药文化与常规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成为广泛共识,在落实“五育”等教育相关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提升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中医药文化通过“小手拉大手”,传递到家庭和更广阔的社会范围。 张家祯
发布日期: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