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商州
筑巢引凤建工厂托起家门口的幸福
文章字数:779

  年关将至,走进位于商州区荆河生态工业园的陕西众合森工实业有限公司智能家居生态木门车间,轰隆隆的机器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
  “众合森工开业时我就来了,在这里已经干了快4年了。厂子发展效益挺好,我每月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离家也近,方便照料小孩和老人。”对于大荆镇口前村村民王娟来说,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满意、稳定的工作真的很开心。
  “我家住在附近的一个移民搬迁小区里,大学毕业后,我就直接来这里工作了。最近这几年,家乡发展也挺好的,很多像我这样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不用出远门,在家附近就可以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陕西众合森工实业有限公司人资部员工丁卫婷说。
  “我们企业总投资3亿元,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年可生产木门60万套、生态板材300万张,实现年产值3.8亿元。企业满负荷运行,可带动周边400多人就业。将来,我们争取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就业增收。”陕西众合森工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飞说。
  近年来,商州区以产业链带动创新链,以创新链促进产业链,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招引了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实现了工厂效益和村民增收双赢。
  同样,位于沙河子镇的商州区电子科技产业园,前身是商州区产业脱贫示范园。2023年,商州区通过叩门招商,精准引进新维视光电显示项目落户园区,项目投资3亿元,建设6条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打造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一体化产业链,能够吸纳附近群众就近就业,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近年来,商州区不断深化“两区多园”工业发展格局,突出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快速聚集,建成光电显示、无人机、动力储能电池为主导的电子科技专业化园区,全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让更多的村民不出远门就能赚到钱、学到技术,在家门口端稳就业增收“铁饭碗”,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聚新动能、开辟新空间。 本报记者 叶瑛 通讯员 董旦旦
发布日期: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