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各地财政打出稳经济组合拳
文章字数:1,603
  近日,多地财政部门陆续召开财政工作会议,为2024年财政工作“划重点”。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地方财政虽然面临较大收支平衡压力,但总体依然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多措并举推动积极财政政策落地见效,有力发挥了稳预期稳经济重要作用。当前,地方财政运行具体呈现哪些特点,新一年各地财政如何积极发力?
  稳的基础不断巩固
  “总体上看,去年以来地方财政稳中向好,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相适应,财政经济协调性不断增强。同时,绝大多数地区税收收入的增速和比重均在增加,而非税收入的增速和比重均在减少,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表示,从区域财政的发展状况来看,西部、东北等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保持较快增速,表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韧性得到进一步释放,区域协调发展的程度得到有效改善。
  这些特点在近期多地披露的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数据中可见一斑。比如,江苏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930亿元,增长7.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977亿元,增长17.3%;非税收入完成1953亿元,下降20.5%。全省税收占比为80.3%。内蒙古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8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9亿元,增长9.2%。
  此外,湖南2023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0.5亿元,增长8.3%。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收入比重达65.7%,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增值税、所得税之和占地方税收比重达51.7%,较上年同期上升7.9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3年我国地方财政总体运行平稳,‘三保’保障有力,支持企业纾困和经济转型发展力度不减,基础科研和重点领域科技投入快速增加,政府投资增长明显加快,财政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出口、扩内需的力度持续加码,为地方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依群表示。
  “总体来看,各地通过压缩财政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改组地方融资平台、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推进等多种措施,全面实现了地方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支出重点得到有力保障、地方债务增量存量平衡有序。”张依群表示,伴随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相关政策效应加速释放,地方财政稳的基础将不断被强化。
  聚焦重点积极发力
  从近期各地财政工作会议释放的信息来看,今年地方财政进一步围绕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精准施策。比如,陕西财政部门把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着力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多措并举促消费扩投资等作为支持重点。“该保的必须保、该压的必须压、该砍的必须砍。通过加强管理、提升水平,用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更好发挥财政政策效能,持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陕西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青海财政今年将紧盯重大战略,聚焦生态保护优先、加快构建产业“四地”、精准保障重点项目、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强化落实科技创新,高效配置使用财政资源。广东财政部门今年将着力支持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强省、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海洋强省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方面工作。
  “今年将强化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全力服务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安徽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在支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方面,将集中财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安徽人才行”系列活动财政保障,推动深入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在支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方面,将重点支持汽车“首位产业”发展;用好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制造强省财政政策供给,推动提升企业竞争力。
  “地方要大力培蓄后续财源,积极鼓励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张依群表示,要推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财会监督、绩效评价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增强政府预算约束力和执行力,保证财政资金高效利用和良性循环。同时,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联动效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董碧娟
发布日期: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