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推动农民财产权制度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中国农民财产权的制度变迁与保护研究》书评
文章字数:1,309
  农民财产权是农民生产、生活动力的源泉,其保障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全面乡村振兴的推进以及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促进。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财产权,主要是指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深入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益分配权、农民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获财产权,与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共同构成为农民的财产权。这些新涌现的财产权突出反映了制度的力量,通过制度变迁考察农民财产权,能更好把握农民财产权的内容,本质及发展演变。陕西师范大学惠建利副教授所著《中国农民财产权的制度变迁与保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7月版)一书基于“改革开放—制度变迁—农民财产权保护”的分析框架,将农民财产权作为一个整体,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等研究中国农民财产权的制度变迁与保护,对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该著作系由作者的博士后出站报告修改完善而来,是对农村土地财产权及新兴财产权问题研究的长期探索和不懈追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完善,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已经入法,宅基地“三权分置”已进行两轮全国试点,农民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获财产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所获财产权等新型财产权纷纷涌现。基于此,著作总结了我国农民财产权制度变迁的特点,并对农民财产权的制度变迁逻辑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具体分析了农民土地财产权保护、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农民财产权保护,以及小农户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产权保护等问题。
  该著作的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拓宽研究视野。中国已初步建立农民土地财产权制度,但农民土地财产权受保护的状况仍堪忧。随着农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民财产权的外延逐渐显化扩充。国内有关农民财产权的理论探讨仅处于“星状散布”状态,缺乏系统性的制度研究,该著作通过“改革开放—制度变迁—农民财产权保护”的分析框架,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众多财产权的共性,并探索影响这些权利的主要因素。突破了传统研究领域,拓宽了现有研究范围。第二,创新研究方法。学科融合是理论前进的巨大推动力,该著作巧妙地将法学理论与经济学理论紧密结合,同时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成果,系统研究了我国经济体制变化下的农民财产权保护问题。成果紧密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展开,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充实和发展,同时丰富了农民财产权的法学研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跨学科研究的范本。第三,促进学科发展。研究发现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农民财产权的一系列制度变迁,反过来,随着农民财产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更加稳健,能够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也拓展和深化了农民财产权的法学研究,为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农民财产权的制度变迁与保护研究》是一部系统研究我国农民财产权保护制度与问题的高质量著作,为我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参考,建议广大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农村法治研究者、村镇干部等研读借鉴。
  史卫民 作者系西安财经大学法学院三级教授,陕西省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会长
发布日期: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