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特权网红”耍的是“流量脾气”
文章字数:745
  “我是网红,我师弟是‘垫底辣孩’,他1000多万粉丝,我280万粉丝。航班延误了5个小时,我要求航空公司给我特殊照顾。”据报道,近日,一男子因不满航班延误,亮出自己网红的身份,指责空姐、质问机长名字,之后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维权视频,引发关注。
  对此,航空公司表示,航班延误是天气原因所致,对于乘客的诉求会尽力协调解决,但航司对网红没有特殊优待,都是一视同仁。
  其实,网红维权本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得合理合法,而非仗着粉丝多要特权。
  此前,有网红打着探店或者维权的名号要求吃霸王餐,也有网红骑着摩托车硬闯禁摩的高速路段,遇拦阻后便发起视频维权,甚至还有人醉驾拒绝配合民警检查并高呼“我是网红”……这些网红真是人红脾气长,种种做派尽显无知和任性。
  网红因流量而红,“特权网红”耍的也是“流量脾气”,大抵是觉得自己粉丝多了,能在网上一呼万应,产生了高高在上的特权幻觉。利用流量的影响力要挟式维权,本质是携流量之余威,谋个人之私利。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常识。一宗一宗的网红“维权”事件曝出也带来警示:有必要好好地给耍特权的网红上一节权利平等课。
  当然,网红和明星一样,也有一定的公众人物的属性。因此,网红非但不应该要特权,反而需要规范自身一言一行,在行使相关权利时更加谦抑。
  “特权网红”患的是“流量病”,还需“流量药”来治。作为网红的“衣食父母”,粉丝可以力挺一个网红,也能让一个网红“凉凉”。而利用流量维权,一旦维权手段逾越法律底线,就不只是掉粉的后果。
  对此,网红孵化管理公司也应加强对网红素质的提升,引导网红承担相对应责任,管住“流量脾气”。网络平台也不妨将有关部门对网红的处罚信息以及违背社会公德的负面信息纳入网红诚信评价体系,对其采取限流、封号等措施,让网红为自己的“流量脾气”付出流量代价。 李英锋
发布日期: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