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陕西榆林:田畴绘丰年沃野满目新
粮食总产量253.9万吨 较上年增加1.4万吨
文章字数:1,390
榆林米脂县小米加工车间内。 常旭峰 摄

  
  粮满仓廪,“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粮食播种面积达1099.2万亩、总产量253.9万吨;产业兴旺,五谷丰登、群众“钱袋子”更鼓——全力打造苹果、蔬菜、羊子、马铃薯4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和小杂粮、中药材、肉牛、生猪4个十亿级特色产业;田垄阡陌,和美安宁、老百姓幸福指数更高——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工作,全领域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翻开2023年陕西省榆林市的“三农”工作成绩单,亮眼的数字、有力的举措记录着“塞上驼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也映照出榆林市在“三农”工作中付出的智慧与汗水。
   仓廪实 饭碗牢
  2023年10月24日,经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现场实测,榆林市靖边县5000亩玉米水肥一体化种植基地亩产高达1350.36公斤,位居全国“千亩片”单产第二。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高产的背后,是不误农时抓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是科学种粮真正落实到位。2023年,榆林市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发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1099.2万亩、总产量253.9万吨,较上年分别增加6.2万亩、1.4万吨,增量均居全省第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榆林市在海南省乐东县抱孔洋南繁育种核心区,购置1200平米南繁科研实验楼,流转224亩科研育种基地,建成榆林南繁育种基地,成为全国少有的在南繁核心区建立基地的地级市。
  农机是现代农业的利器。榆林发放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9430万元,补贴农机具2.6万台套,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332.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05%,接近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种植科学是稳定增产的“金钥匙”。榆林市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分区域推广漫灌改滴灌、喷灌改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软体集雨窖补灌、山旱地“四位一体”补灌、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六大模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8万亩、高效旱作节水农业113万亩。
  产业兴 钱袋鼓
  隆冬时节,榆林山地苹果、子洲黄芪、羊肉组成了餐桌上一道道暖心又暖胃的美食……近年来,榆林农特产品凭实力“出圈”,特色产业焕发出蓬勃生机。
  2023年,榆林市聚焦产业发展,全链条推进“4+X”产业提质增效。榆林市山地苹果、蔬菜、马铃薯播种面积分别达116万亩、75万亩、211万亩,产量分别达68万吨、237万吨、268.5万吨,实现产值50亿元、59亿元、52亿元;羊子产业实现产值78亿元。此外,因地制宜发展的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也分别达到了40万亩、260万亩。
  榆林市为了持续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制定出台了《榆林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明确了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总体原则、申报流程、重点任务、管理保护等内容。启动榆林优质特色农产品名录编制工作,推进名录化、规范化管理。整合发布榆林山地苹果和米脂小米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了1个榆林优质特色农产品网上直播展销中心,建成9个榆林优质特色农产品县级展销中心,各类驻外营销机构、产品门店10个,其中,绥德县裴家峁农批市场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产地市场。
  各项助力特色农产品兴隆发展的举措正助力榆林市农业迈向更高台阶,成为榆林市一张张亮眼的“城市名片”。
  田畴沃野满目新,乡村振兴奏强音。2024年,榆林市将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无定河、黄河“三线两河”沿线村庄为重点,计划打造“千万工程”市级示范村50个以上、省级示范村50个以上,以点带线、连线成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三农”画卷正在塞北大地的广袤沃野上波澜壮阔地铺陈开来。 陈静仁
发布日期: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