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助力老年群体 共享“数字红利”
数字技术适老化水平稳步提升
文章字数:1,536
  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将达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20%。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适老化改造正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然而,越来越数字化的生活,却给一些老年人带来不少烦恼,甚至成为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如何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让他们同享数字化发展红利?记者进行了采访。
   开发——新应用新场景不断涌现,多方位服务老年人需求
  “小度小度,打开电视机。”话音刚落,电视机应声启动,开始播放电视剧。智能屏、语音控制灯带、跌倒监测设备……在天津武清区杨村街道,一个个新科技产品,打造出新型智慧养老社区。
  近年来,一批围绕老年人实际需求开发的新产品新应用不断涌现。
  去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2年版)》,遴选了79项产品和服务,推广典型产品和服务。此前还指导制定了《移动终端适老化技术要求》《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等,指引企业科学精准开发适老电子产品。
  “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日常生活中高频使用的产品,正在组织制定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适老化技术要求等行业标准,引导经营主体持续加强适老电子产品研发力度。”全国音视频标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改造——产品更适用,让老年人“网上冲浪”无阻碍
  “字太小了,戴上老花镜都看不清”“操作麻烦,总是不知道该点哪里”……老年人在使用APP过程中,常常遇到看不清、找不到、不识字等“拦路虎”。
  腾讯新闻推出适老化“关怀版”,针对老年人的需求从“看”向“听”转变,开发AI语音技术等功能,实现“一键听新闻”,还可以语音输入发表评论。“新闻资讯是老年人最喜欢的移动应用之一。”腾讯新闻业务负责人何毅进介绍,腾讯新闻“关怀版”智能听新闻功能日均访问量超11万人次。
  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指导1924家老年人常用网站和手机APP完成适老化改造并通过评测,覆盖新闻资讯、社交通信、生活购物等老年人生活高频场景,受到老年人广泛好评。
  “相对于年轻消费群体而言,老年人更倾向于简单、直观的操作界面和功能设计,对产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有更高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现在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关联的高频服务场景,基本实现了信息无障碍改造——聊天有了大字号模式,出行可以一键叫车,看病挂号线上预约流程实现简化。
  教学——跨越数字鸿沟,让老年人乐享数字新生活
  “点击这个卡通图标,就会跳出表情包界面,点击即可发送。”中国移动北京菜市口营业厅,一场智慧讲堂正在进行。老人们围坐在营业厅适老服务体验中心,一边听课一边学习操作手机。
  老年人不仅可以学习操作手机,还能在营业厅体验智能门铃、线上问诊、远程协办等近30项适老产品及服务。截至目前,北京移动视频号已上线课件近30期,营业厅联合老年大学、养老院等机构开展智慧课堂1400余场。
  在山东,老年人可一键接入“面对面”视频客服,得到前台话务人员的直接指导;在河南,经客户同意后手机屏幕可以远程同步,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引手机使用流程;在江西,公益银发课堂开设7大类课程,上千名讲师入村入社区,已累计开展5000余场数字课堂。
  “适老化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大众参与、多方共建的过程。”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企业、社区、志愿组织等多方力量凝聚,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讲座、现场课堂,为老年人学习新技术、使用新产品提供渠道。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指导企业为超过220万老年人提供常用APP应用辅导、面对面讲解等敬老爱老服务,“一键呼入人工客服”专线累计服务超过3亿人次。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指导企业立足不同地区、不同背景老年人实际需求,重点到欠发达地区一线开展智能技术推广和应用教学,推动数字技术适老化公共服务普及范围更广泛。 王政 刘温馨
发布日期: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