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城人的电商生意经
文章字数:1,435

宜君县自2017年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重塑农产品品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创新农产品线上销售模式。电商持续为宜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释放新活力。
新品牌 “寻找远方的美好”
魏碑帖字体在品牌和包装上“活”了,粗犷独特的剪纸和农民画“飞”到消费者手中。宜君县独具魅力的品牌和包装很是“吸睛”,文化气息浓厚的农产品渐渐走俏。
“80后”新农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陈明涛,毕业后返回家乡宜君县太安镇寺坪村,搞起中华蜂养殖产业。
为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陈明涛为蜂蜜产品注册了“陈硕士”商标,并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用农民画技法为自己“画像”。随后,他与阿里巴巴公益设计团队沟通,将“画像”融入品牌设计中,打造形象鲜明的文化IP。
“这幅农民画是一派丰收的场景——燕子衔果、小狗嬉闹、农妇俏颜笑。‘宜君苹果’的字体源于宜君县福地湖石窟魏碑帖。我们想让消费者看到、听到、吃到宜君县的‘美好’。”宜君县经贸局副局长赵琼指着一款苹果包装介绍。
宜君县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和包装设计,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辨识度和市场溢价能力。
目前,经宜君县经贸局授权,果农、商户可免费使用更新后的品牌和包装。
新基建 迈上“物流高速路”
山货送出,新品送入,乡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
近几年,宜君县打通三级城乡物流服务体系,建成县级电商运营中心1个、镇级电商服务所1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80个,同步建成县、镇、村物流中心。
日前,在宜君县尧生镇走马梁村,村民李亚丽正招呼快递员清点货品。41岁的李亚丽,种植苹果已将近10年。今年,她家种植苹果30多亩,大部分通过电商出售。
“以前,果农要将货物送到镇上的快递服务点才能寄出。现在,快递员上门取件,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到西安中转仓。在保证单量的情况下,6公斤苹果的运费只有5块钱,平均3天就能收到货。”李亚丽说。
做实物流新基建、推动农村物流提速,宜君县特色农产品走出“农门”,走向远方。
新农人 炕头上瞧见新世界
“来,我给老刘再增加1个‘粉丝’。”近日,几位果农来到孟皇村,向老刘讨教电商销售技巧。说话间,来人拿出手机搜索老刘的短视频账号。
老刘本名刘小朋,是宜君县尧生镇孟皇村人。因为在短视频平台卖自家的苹果,他成了当地“网红”。
不论是县长、教授,还是商贩、果农,到刘小朋家尝了苹果后,一是会被他成功“吸粉”,二是会成为他短视频作品中的“主角”。
“这是现学现卖。”刘小朋的老婆田亚玲一边拿着手机录像,一边笑着说,“2022年11月,老刘参加了省供销合作总社举办的农产品营销专题培训。他刚一回来,就给我‘传授’新知识。”
几年来,刘小朋参加省市县各级电商培训10多次,2020年起利用短视频平台销售苹果。如今,他每年不仅将自家的20亩苹果卖出了好价钱,还帮周边果农代卖。
宜君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心主任杨艳介绍,近年来,宜君县组织开展电商人才专题培训200多期,累计培训8000余人次,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农民电商队伍。
在短视频平台“露面”好几年,果农们在炕头上瞧见了新世界。电商“掀”着刘小朋在苹果种植上下足了功夫——引进新品种、施用有机肥、控制物流时间和提升服务质量。在新品牌、新基建、新农人的加持下,宜君县农产品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出”大山。
2020年,宜君县电商销售额突破亿元。2021年,电商销售额达1.5亿元。2022年,电商销售额达2.1亿元。
如今,在山城宜君,电商有效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山城人的电商生意经越“念”越通透了。 仵永杰 赵杨博
发布日期: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