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医美再美也姓“医”
文章字数:781
  近年来,医美直播日渐兴起,不少医美项目都在直播间上架、团购。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部分医美直播间为博取流量,充斥着各种容貌焦虑话术、疑似有夸大虚假宣传等内容,不少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医美项目后,反馈出各类问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4934亿元,到2025年将超过8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37%。伴随着我国医美市场蓬勃发展,直播间也成为推销医美项目的一个重要阵地。然而虚假夸大宣传、医疗产品渠道不明、用话术诱导顾客加价等医美直播乱象也接踵而至,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了社会对医美行业的信任危机。
  医美再美也姓“医”,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医美直播乱象正是源于相关机构、平台把医美服务当作普通服务,把医美主播当作普通主播。实际上,医美直播属于医疗广告,应当遵守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直播间主播也应具备专业资质,确保医美宣传的安全性,不能为了获取流量变现而夸大其词、诱导消费。
  医疗无小事,医美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今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规范相关主体网上信息内容发布行为,严禁为未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所备案凭证”的美容机构提供诊疗咨询、就医引导服务等。四川省、杭州市还出台了医疗美容网络直播领域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对医美直播活动进行规范。
  想治理医美直播乱象,让医美直播从“丑”变“美”,还需要医美机构、直播平台、消费者等形成共识,联合行动。医美机构要对消费者负责,避免为了流量“亏本”销售、贩卖焦虑、诱导消费;直播平台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医美机构、直播人员进行惩处;消费者要擦亮双眼,对医美直播间的话术提高警惕,理性选择医美产品和项目,遇到问题,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权。 刘芊羽
发布日期: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