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蔬菜产业链全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
文章字数:1,563

  蔬菜产业,一头连着“菜篮子”,一头连着“菜园子”。
  从“一粒良种”到“一桌好菜”,陕西聚焦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产业链培育,不断推进蔬菜产业链纵向发展和链上各环节横向拓宽,打造千亿级蔬菜产业集群,稳步推进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预计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775万亩,产量1920万吨。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12万亩,产量745万吨,综合产值545亿元,为产区农民人均收入贡献3000多元,吸纳320多万农村群众就地就业。
  补短培强 筑牢产业发展之基
  “这个订单是联合社接到电商订单后分派下来的。我种了3亩西红柿,按照订单收购价格每公斤西红柿比地头价高出2元。”泾阳县润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赵康正将西红柿整理装箱,准备发给客户。赵康说,“背靠联合社,只要种好地就能赚到钱。”
  赵康提到的联合社,指的是由泾阳县30家合作社组成的泾阳县泾富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该联合社带动周边7500余户群众发展蔬菜产业,是全省蔬菜产业链链主企业。
  “作为链主企业,我们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种植环节,我们通过改造棚型、改良土壤、改灌溉用水和方式,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三改一提’技术的应用,使番茄亩产从6000公斤提升到1.1万公斤。”泾阳县泾富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郭亚军说。陕西省还积极开展连作障碍综合治理,使技术集成示范区内的蔬菜产量提高7%、化肥减量18%、农药减量43%,增收20%以上。
  擦亮品牌 打通高端销售渠道
  “我们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每个产品上都贴着二维码,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太白县绿蕾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艾科平说。
  “发展设施蔬菜,还是要走优质优价的路子。”艾科平告诉记者,合作社高山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亩,年产量2600多吨,品种30余个,其中1800吨是供港蔬菜,其余长期供应盒马鲜生、肯德基等企业,价格比地头价高出不少。
  合作社还建设了蔬菜包装加工厂,拥有3条蔬菜包装生产线和1条净菜加工生产线,2022年正式投产后,年可加工净菜3000吨。“我们的产品使用企业品牌‘太白艾菜’和区域公用品牌‘太白高山蔬菜’。产品常年供应西安、上海、厦门、福州、深圳以及香港等地,年产值1200万元左右。”艾科平说。
  截至目前,西安市盒马鲜生门店有近200种蔬菜上架销售,其中本省供应基地有太白县、大荔县、泾阳县以及杨凌示范区等近10个,占总供应量的20%-30%。
  近年来,陕西省以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直销点销售为主,以订单销售、产地直销、“互联网+”等模式为补充的营销体系不断完善,“陕西蔬菜”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市场空间稳步拓展。全省已打造蔬菜产品品牌344个、企业品牌246个,形成“太白高山蔬菜”“泾阳西红柿”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全年约有400万吨“陕西蔬菜”销往全国各地,供港蔬菜3万吨以上,向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出口蔬菜4.77万吨。
   全链条布局 带动三产融合发展
  随着蔬菜全产业链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陕西省蔬菜加工正从传统的腌渍、干制向净菜加工、预制菜、精深加工方向转变。截至目前,全省发展蔬菜加工企业192个,年菜品加工量59万吨,其中年净菜加工量46万吨;冷藏保鲜库4561个,年菜品冷藏量104万吨。全省蔬菜加工冷链能力不断增强。
  一业兴,百业旺。蔬菜种植带动了冷链物流、蔬菜加工、电商销售等发展,也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
  记者走进陕西省绿丰源现代农业园区,经过长长的观光廊道,一座农家柴火鸡生态餐厅映入眼帘。这座生态餐厅像一个温室大棚,别有一番风味。
  园区总经理张忠虎说:“园区由宝鸡市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在做好基础产业的同时,我们给园区加入科普、观光、垂钓、餐饮、蔬果采摘、娱乐教育、农耕体验等农旅融合元素,实现多元化发展。目前,园区已经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建市场、做电商、搞农旅、深加工……从田间到餐桌,蔬菜产业全产业链纵向打通、横向联结、上下游结合,服务消费者,也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吴莎莎
发布日期: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