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白县鹦鸽镇:中药材成为群众致富的“压舱石”
文章字数:886
在丰收的季节走进鹦鸽镇,尽管各村特色不一,但挂在老百姓脸上的喜悦是相同的,大家显得忙碌并快乐。
今年以来,鹦鸽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掘地方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山茱萸、金银花、五味子、连翘、柴胡、猪苓等多种中药材,夯实了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
在脱贫户关小侠家里,最近这段时间,脱核机和烤炉昼夜不停,全家人也连轴转,晚上加班到凌晨两三点。进入采收季以来,她们家收购村民的茱萸进行初加工,目前已经收购了五万多斤,每天要加工3000斤以上,已经加工好的成品干货有2吨多。目前全村的山茱萸采摘进程进行了一多半,家家户户都在加油干,收入比去年增加50%已成定局。
据村干部介绍,茱萸树不择地,目前村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种有山茱萸,有些大户种有十多亩,今年茱萸价格上涨,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处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针对群众在连翘树管理方面简单粗放,不懂修剪等现实问题,村党支部及时聘请了领域专家等相关人士来村开展技术指导、专业知识培训,引导群众由开放粗放式做务专业化、精细化做务转变。
除了山茱萸、连翘之外,五味子也是鹦鸽镇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中药材产业。村民种植的南五味子口感好、味道酸甜,在市场特别走俏,成熟的果实以水果形式当季销售,价格最高时每斤15元还找不到货。
为了让群众吃好“五味子”这碗产业饭,该镇龙窝村充分整合土地、人力、资金等资源,采用“合作社投资+农户管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村民签订管护和收入分配协议,带领村民共同发展五味子种植产业,实现共同致富。村集体经营管理的150亩五味子园经过三年建设发展,今年已初见成效,今年五味子干货产量5吨左右,收入超过30万元。村上专门成立了劳务合作队,目前已吸纳不能外出务工的36名群众在园区固定务工,实现了村内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的目标。
据了解,太白县鹦鸽镇立足镇情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通过金融扶持、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产业化,逐渐建立起长效联农益农机制,科学适度发展中药材种植1万余亩,推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成为太白药谷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本报记者 张晓亮
今年以来,鹦鸽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掘地方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山茱萸、金银花、五味子、连翘、柴胡、猪苓等多种中药材,夯实了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
在脱贫户关小侠家里,最近这段时间,脱核机和烤炉昼夜不停,全家人也连轴转,晚上加班到凌晨两三点。进入采收季以来,她们家收购村民的茱萸进行初加工,目前已经收购了五万多斤,每天要加工3000斤以上,已经加工好的成品干货有2吨多。目前全村的山茱萸采摘进程进行了一多半,家家户户都在加油干,收入比去年增加50%已成定局。
据村干部介绍,茱萸树不择地,目前村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种有山茱萸,有些大户种有十多亩,今年茱萸价格上涨,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处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针对群众在连翘树管理方面简单粗放,不懂修剪等现实问题,村党支部及时聘请了领域专家等相关人士来村开展技术指导、专业知识培训,引导群众由开放粗放式做务专业化、精细化做务转变。
除了山茱萸、连翘之外,五味子也是鹦鸽镇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中药材产业。村民种植的南五味子口感好、味道酸甜,在市场特别走俏,成熟的果实以水果形式当季销售,价格最高时每斤15元还找不到货。
为了让群众吃好“五味子”这碗产业饭,该镇龙窝村充分整合土地、人力、资金等资源,采用“合作社投资+农户管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村民签订管护和收入分配协议,带领村民共同发展五味子种植产业,实现共同致富。村集体经营管理的150亩五味子园经过三年建设发展,今年已初见成效,今年五味子干货产量5吨左右,收入超过30万元。村上专门成立了劳务合作队,目前已吸纳不能外出务工的36名群众在园区固定务工,实现了村内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的目标。
据了解,太白县鹦鸽镇立足镇情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通过金融扶持、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产业化,逐渐建立起长效联农益农机制,科学适度发展中药材种植1万余亩,推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成为太白药谷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本报记者 张晓亮
发布日期: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