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人品沉稳雅弘 书风温馨清朗
——书法家陈亚红书艺漫说
文章字数:2,591

  ■ 白来勤
  陈亚红是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灞桥区文联副主席、原灞桥区文旅体育局局长。其幼承家学,做事精到,人虽年过花甲却退而不休,每日观书鼓瑟,临池不辍,尤衷情于传承灞桥文化和中华书道,其书作成为西安乃至陕西书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前不久前往先生工作室拜访,送拙作《乡愁扯不断》求教,得先生所赐墨宝“品味乡愁”等多幅,细细品咂,愈觉其味悠长。
  亚红之“沉”
  亚红先生之父陈坤山老先生精于书道,热心公益,曾为国家干部,后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回乡支援农业生产,在生产队担任干部多年,为村组集体经济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亚红幼时曾得其淳淳教诲,养成做人仁义礼智信、处世温良恭谦让、做事勤默刚毅勇的良好习惯和操守。因而亚红之“陈”,是沉静之沉、沉浸之沉、沉着从容不迫之沉,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处乱不惊之深沉,是“闻鸡起舞”“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从小到大、从大到壮临池不辍、驰而不息之沉稳。他沉下心来追求一种恬静,一种舒张有度的艺术境界和精神维度。先生谦逊好学,年少时曾遍读褚王颜柳碑帖,兼容并蓄,广泛涉猎而有选择,后以颜赵为范苏黄当师不敢稍有懈怠。工作后与文坛大伽、艺苑名流文怀沙、陈忠实、霍松林、王西京、崔振宽、张艺谋等多有交往,师承宫葆诚、吴三大、路毓贤等名家大德,得其耳提面命,乐观百家而择其善,书艺日臻精纯。班后工余,常沉浸于墨海,耕耘于砚田之畔;或与师友赏心悦目于碑帖,说长道短于书道。
  亚红之“陈”,不是呆板陈腐之“陈”。他为人处世除了必要的规矩外,皆有灵动之感、形体之美、音乐之韵。先生青少年时曾习武练棍,一招一式颇具法度;今又闲来操琴抒怀,举手投足皆含情。音乐、武术与书法都有着不解之缘。人们常用节奏、律动来形容书法带来妙不可言的美感,也许是从武术的身形、棍术的套路、音乐的韵律、乐器的指法中等到启发,先生的书法出落得刚柔并济、别具一格。因而我捧着先生“秀才人情一张纸”的书法墨宝,看似轻飘飘,实则凝聚着“沉”甸甸心灵感悟文化底蕴,其厚重感远非一句话能说得清道得明的。
   亚红之“雅”
  我认为陈亚红的书法是“雅”书法,可以从四个方面解释:
  首先是其造像文脉能够与中国传统书法史中的经典作品相对接。余观先生书风,较颜体的雍容浑壮、丰满多肉多了些干练疏朗,较柳体的骨道劲媚、清秀苗条多了些丰腴滋润,较欧体的劲挺凝聚、欹侧险峻多了灵动飘逸,较赵体的腾挪起伏、自然轻松多了些矜持庄重。师古而不泥古,临帖而追神韵,求新而尚高风,出藩篱而不逾法度,表现在其书作上就呈现出字字敛神凝魂,幅幅神清气正。因而深得各界人士喜爱,且被不少名胜景区和楼堂馆所收藏、勒石。
  其次是能够与人们内心深处对中国文化的体会认同有着密切的联通关系。熔诸家之长于一炉,碑帖互参,法度中见灵秀,活跃里透严谨,既有唐楷的扎实根基,又有宋元书体的流韵,传承间透新奇,发展中溢古意,多源流的汇集,源正流清,形成了陈亚红书法的独特个性,自成一家风貌卓然,细细品来既具佛家禅意,又见文人高格。笔墨之间力道十足,表现在其书作上呈现出结体丽而不媚,布局清而不俗,每每令人眼前一亮,惊喜不已。
  第三,审美意识和笔墨技法的双向高超,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无所求与外界而追求内心的稳定性和丰富性。余观先生的书作,如观出水之芙蓉,“施朱则太赤,著粉则太白”;如睹出浴之美人,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国泰民安的面庞上美目流盼,凹凸有致的身姿不失庄重大气,毫无搔首弄姿的庸俗媚态。这里套用一句网络语言:可谓“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多余的肉肉”,却给人以诗与远方的启迪和向往。每每赏阅先生的书作,我都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滋水边那一排排在阳光下、微风中挺立、含笑点头迎远客的灞柳丰姿,想到灞柳枝条上那一片片初看形态大致相同、细观却有各具特色的柳叶,有雅气而无流俗、有劲骨而不乏丰肌,风姿绰约间又凝敛着岁月的沧桑和厚重的人文底蕴。这无疑得益于先生足迹遍及神州名山大川、视野囊括九州江海河湖、思绪常接天上霜雪虹霓。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学而常思终得心源。
  第四,在深研传统书法笔墨技法、章法、品格、气韵、境界的基础上,糅入了现代书法的造型观念和意境情趣,显现了清新浑厚、气象高古的视觉效果。陈亚红的笔墨很讲究意境,章法布局不是随意为之,而是经过了精心的观察与思考,撷取大自然最能表现自己旨趣的一角,加以艺术升华,从而提炼出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意境的作品。
  常言道,字如其人。亚红先生的字,其实就和亚红先生的人一样阳光、帅气、秀琉、清朗。噢对了,好像先生的斋号就叫“文柳斋”,其闲章也是“灞柳风雪”?
  亚红之“弘”
  现实生活中,亚红先生用饱含真情实感的笔触和身体力行的实践营造气势恢“泓”、场景“宏”大的画卷。
  亚红先生不像当今社会上一些书匠、书手,有酸腐的匠气而无清新的生气、有“半瓶子咣当”的傲气而无温文尔雅的傲骨,一味重复自己、重复别人所写的“厚德载物”“雅气和辉”或者只写某一个字甚或将字写得像某种动物、植物或人形且不知羞赧的自诩为“一招鲜吃遍天”,他的书作体裁丰富,有诗有文,古体诗、词、赋、联、铭无所不包,内容叙事、抒情、咏物、怀旧不一而足;题材多样,英模、普通人,亲人、同事,单位、家乡,行业、生活都在亚红先生笔下熠熠生辉。他的书法创作态度严谨,尤其是他用自己特有的“亚红体”书写的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鸿篇巨制《千字文》、悬挂于白鹿原葡萄主题公园文学大师陈忠实先生为全国农业劳模郭缠俊撰写的赋文就是其代表作。在国内外多次书法大展、大奖赛中都有重要收获,这里不再赘述。
  近来,亚红先生还集中精力和时间酝酿、创作了一大批有关灞桥乃至关中道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人文典籍的书作和格言警句、暖心辞章,以书道营造出大文化的宏道,其中不乏“红”色文化、清廉文化的沁润,从细微处、关键处“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弘扬传统文化让人们在赏心悦目中悟道。这充分展示了他一个文化官员、党员艺术家对事业“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广阔的天下意识、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有评论家认为:书法艺术是一个人的个人天赋和后天学养的综合体,是书家个人思想感情;性格、气质的自然流露,所不同的书法不过是通过笔端来表现罢了。书之妙道,贵在一个“悟”字,悟性高则书道精,有悟性则书道通,无悟性则此道不通,而亚红先生无疑属于有悟性并精此道者也。相信亚红会给书坛带来更大的惊喜!我满怀期待。
发布日期: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