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很养人的米脂小米,熟啦!
文章字数:1,796
张怀益在收割小米

  米脂县的岔村村民张怀益那古铜色的脸庞,在时下丰收的小米地里更加耀眼。做过木匠、烧过砖、跑过运输、养过羊,今年63岁的张怀益,一直没放弃种小米。直到近年当上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青创联盟”)涉农事业部负责人,他还种了6亩。
  米脂县有很多像张怀益这样种了一辈子小米的人。米脂的小米也以其独有的价值回报他们。米脂古称“银州”,因康熙县志记载“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农作物命名的县。这里出产的小米久负盛名,曾入选全国“一县一味”老物种,是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据米脂县委书记王曼华介绍,小米是米脂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作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米脂小米目前初步形成了品牌引领、良种繁育、科技研发、基地建设、园区加工、电商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目前,米脂县谷子种植面积达15万亩,占农作物耕种面积的20%以上,2023年产量预计3.6万吨,走出了一条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精心种植
  米脂小米已有四五千年的种植历史,明清两代为全国“四大贡米”之一。到解放战争时期,米脂小米与红色革命结缘,造就“小米加步枪”的传奇。
  米脂位于陕西北部,无定河中游,其多样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土壤类型,充足的日照时长,是杂粮、杂果等农作物的优生区,有着发展特色农业的天然优势。“米脂小米最大的特点是色黄、质黏、味香、营养丰富,熬出来的粥浓香扑鼻,米汤足足可以揭起三层油皮。”张怀益自豪地说。
  “三四十年前,没有宽阔的道路通到地头,我们收割完小米还要靠驴托。”看着如今地头宽阔的道路,张怀益充满欣慰,“不仅道路有很大改观,小米地的宽度也按照机械化的要求进行改造,方便机械化作业。”
  据了解,近年来米脂县坚持集中连片、板块推进、基地发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一体规划、捆绑实施,全面提升谷子基地水电路条件,建成高西沟、对岔、柳家坬等3个万亩谷子集中连片示范区和9个千亩以上示范田。
  2022年,米脂全县谷子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量3.12万吨,均创历史新高。同时,米脂县推广丘陵沟壑区适用的小型农机具1.2万台,推动3.5万亩高标准谷子基地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谷子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受到米脂县高度重视。过去,米脂县谷子种植品种杂多,品质不一。近年来,该县以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为抓手,全力开展种源“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自2018年启动米脂小米航天育种项目以来,历经4年,目前已完成五代地面选育。
  聚焦米脂小米全产业链发展,目前,米脂全县培育加工销售龙头企业9家,开发小米系列产品8种,登记注册小米经营主体90家,小米年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产值达7.5亿元,通过打通线上线下通道,不断扩大市场营销份额。
  据了解,米脂县积极引导电商企业与农户建立“互联网+订单农业”模式,目前,全县有5家企业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左右的价格,与6000多户农户签订了小米订单收购协议,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塑造品牌
  米脂的深秋,天高气爽,大街灯柱的招牌上,写满米脂小米的宣传口号——“米脂自古出美人,米脂小米更养人”。
  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可以为政府顶层设计、政策创设及扶持政策的出台提供支撑,有利于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令消费者更加了解产品、增强消费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在现代农业转型中的战略意义,将品牌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为提升米脂小米知名度,米脂县高度重视米脂小米品牌建设工作。此外,以塑造“米脂小米”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米脂县建立了层级递进的“米脂小米”品牌培育与推广机制,还在北京、上海、南京、郑州、西安投放米脂小米广告,提升米脂小米知名度。在品牌战略的带动下,米脂小米价格从2020年平均12元/公斤上涨至18元/公斤,增收1.2亿元。
  “有钱难买5月旱,6月连阴吃饱饭。”说起小米种植经验,张怀益如数家珍。这位种了几十年小米的基层能人,靠自己的打拼,早在2000年就让两个儿子考上好大学。从种小米,到收购小米,从事小米加工相关工作,张怀益的经历正是米脂小米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生动注脚。
  王曼华表示,下一步,米脂县将大力实施米脂小米品牌发展战略,赋予米脂小米更丰富的内涵、更优良的品质、更鲜明的特色;全力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小米杂粮集散地,推动米脂小米、陕北杂粮从米脂销往全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真正把米脂小米产业打造成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产业振兴典范。 吴德锋
发布日期: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