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在实践中弘扬传统文化
文章字数:1,614
  近日,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老师向学生讲授传统文化相关知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贡献。”近日,在西安工业大学吴运铎雕塑旁,该校文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班以“发现文化精髓 传承文化遗产 彰显文化魅力”为主题举办班会,10余名学生分享了感悟和体会。
  近年来,西安工业大学坚持文化育人,持续推进“大思政”体系建设,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开展了一系列底蕴深厚、形式丰富的传统文化展示体验活动,用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课程育人
  “在课堂上,我通过学习中国画、书法、剪纸等传统文化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和艺术特色有了进一步了解,今后,要把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艺术作品设计创作中。”这个学期,该校艺术与传媒学院2022级本科生唐稼炫选修了学院的中国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设计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有了许多收获。
  初苗是这门课的授课老师。她告诉记者,这门课主要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民间风俗习惯等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特点,了解民间吉祥符号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不仅如此,艺术与传媒学院还推出传统图案与纹样、传统文化视觉转化、传统文化保护再生等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古典舞蹈、民族器乐、书法绘画、国学典籍……西安工业大学还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兴趣爱好,统筹校内资源,不断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课程一经推出便受到欢迎,成了学子们“竞逐”的热门课。
   触摸传统文化脉搏
  在做实“第一课堂”的同时,西安工业大学还坚持将知识从课内引向课外,以展览展示、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为着力点,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赓续中华文脉,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
  7月12-15日,该校大学生实践队来到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对土族制酒工艺、民族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
  左手拿布,右手拿针;盘线挂身,缝线穿针;上针盘绕,下针缝纫……学子们现场向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刺绣类)代表性传承人胡兰索卡学习盘绣技艺,被传统文化的魅力折服。
  “学校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年暑期,都会组织多支实践队奔赴各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触摸传统文化脉搏。”西安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刘建兵说。
  不仅是实践活动,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也受到许多学生热捧。
  今年中秋节前夕,该校1000余名学生相聚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及中心广场附近,参加迎中秋游园活动,共同体验“穿梭时空”的文化之旅。
  猜灯谜、投壶射箭、汉服巡游、多彩集市……一系列特色活动亮点纷呈,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浓浓的节日气氛。
  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西安工业大学将传统文化同现代科技有机融合,让传统文化更新潮、更时尚。
  该校工程训练中心将工业机器人技术与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晶饼的制作技艺进行创新融合,让学生体验传统工艺与工程技术的融合之美。
  来自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工程训练中心学习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开放课,机电工程学院老师王佳详细讲授水晶饼传统制作技艺,并将工业机器人定位与抓取技术、路径规划技术、码垛与搬运技术等巧妙地应用于水晶饼制作、包装中。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利用工业机器人,完成了水晶饼外包装图文的设计与绘制。这种学习实践体验十分新奇有趣。”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刘金栋说。
  工程训练中心主任程文冬表示,学校将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工程创客教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大学校园文化才能蓬勃发展。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创新方式方法,推出更多富有意义的课程和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西安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梁云鹤表示。
   甘甜
发布日期: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