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后备力量
文章字数:1,390
发挥特长、壮大产业、带动村民增收。在长安区,有一批发展潜力旺盛的青年人才扎根乡村,用心用情助力乡村振兴。依托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长安区通过多渠道助力青年返乡,着力打造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美好图景。
从糊纸盒到制作文创产品
11月25日,位于长安区五台街道东甘村的长安区纸盒厂,一楼车间的机器正在运转,工人们熟练地贴花、组装。展厅里,上千个纸盒包装分门别类,有高端精致的礼盒包装,也有集美观与实用性一体的文创产品。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子每家每户都靠糊纸盒子为生,生活较为拮据。因村路逢雨泥泞不堪,那会儿我就想着,长大有能力后,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事。”纸盒厂负责人王强说,大学毕业后,原本几家单位争着要他,但他最终选择返乡创业,开启了自己的纸箱创业之路。
为了把纸盒厂做出规模,王强自学设计,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增收。一个月饼盒,上面有立体浮雕大雁塔、明亮的圆月,打开每个小盒子都像是拉开一个个精美的小抽屉……这款月饼盒的设计中,融合了王强的精巧构思。
打开文创纸盒,里面有一本《创业史》、一根钢笔、书签等,十分精致,这个纸盒已成为代表长安区文化特色的文创伴手礼。
“当地政府经常上门问需,切实帮我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王强说,通过参加五台街道开展的青年培训班,他积极为辖区两家牵手合作的企业设计包装,为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打造别具匠心的礼盒。随着纸盒厂规模扩大,目前已带动周边20多人就业。
“后浪”奔涌向前
在乡村“大舞台”拔节成长
王强只是长安区青年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2021年起,长安区计划用3-5年时间,为全区各街道、村(社区)培养4000余名青年人才。
结合青年人才的个性特点、职业特长及主观意愿等,长安区各街道、村(社区)采取“蹲苗育优”的方式,每年组织不少于30天的实践锻炼,帮助青年人才增强与家乡的联系、增进青年对农村的感情,在乡村“大舞台”中拔节成长。
结合长安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五台街道通过“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积极构筑青年人才“育苗池”,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发展潜力旺盛的青年人才。对标实干用人,五台街道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大舞台”,通过设岗锻炼、跟岗学习、选岗实践,全面提升青年人才的综合实战能力。
通过培养历练,目前五台街道的青年人才中,有的已当选区人大代表,有的已深入村(社区)“两委”工作,有的投身秦岭保护和街道妇联工作,为长安区加快建设西部强区锻造出更多的新生力量。
937名青年人才已奔赴基层一线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长安区已培养青年人才937名,第三期招录的1031名青年人才正在接受培训。与此同时,一批行业领域、产业发展、共同致富的“带头人”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
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的邢冬冬引资金争项目,培育羊肚菌、铁皮石斛,培优中华蜂蜜、菜籽油等土特产品,搭建电商直播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村集体收益60万元,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黄良街道黄良新村王栋永将培训课上的理论与街道村组地理优势相结合,通过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吸引咖啡、木工、画室等26家主题工作室入驻,带领村民打造出“黄良乡村艺术集”。
另有192名青年人才同样以希望的田野为青春的起跑线,积极投身民宿、传统手工艺、电商等产业,相继带动468名乡亲就业,谱写出一曲曲新时代新青年的田园牧歌。坚持“择优选拔、重点培养、跟踪管理、激励使用”,长安区将打造一支留得住、敢担当、能战斗的“生力军”,让青年人才成长为乡村振兴坚实可靠的后备力量。 高乐
从糊纸盒到制作文创产品
11月25日,位于长安区五台街道东甘村的长安区纸盒厂,一楼车间的机器正在运转,工人们熟练地贴花、组装。展厅里,上千个纸盒包装分门别类,有高端精致的礼盒包装,也有集美观与实用性一体的文创产品。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子每家每户都靠糊纸盒子为生,生活较为拮据。因村路逢雨泥泞不堪,那会儿我就想着,长大有能力后,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事。”纸盒厂负责人王强说,大学毕业后,原本几家单位争着要他,但他最终选择返乡创业,开启了自己的纸箱创业之路。
为了把纸盒厂做出规模,王强自学设计,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增收。一个月饼盒,上面有立体浮雕大雁塔、明亮的圆月,打开每个小盒子都像是拉开一个个精美的小抽屉……这款月饼盒的设计中,融合了王强的精巧构思。
打开文创纸盒,里面有一本《创业史》、一根钢笔、书签等,十分精致,这个纸盒已成为代表长安区文化特色的文创伴手礼。
“当地政府经常上门问需,切实帮我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王强说,通过参加五台街道开展的青年培训班,他积极为辖区两家牵手合作的企业设计包装,为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打造别具匠心的礼盒。随着纸盒厂规模扩大,目前已带动周边20多人就业。
“后浪”奔涌向前
在乡村“大舞台”拔节成长
王强只是长安区青年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2021年起,长安区计划用3-5年时间,为全区各街道、村(社区)培养4000余名青年人才。
结合青年人才的个性特点、职业特长及主观意愿等,长安区各街道、村(社区)采取“蹲苗育优”的方式,每年组织不少于30天的实践锻炼,帮助青年人才增强与家乡的联系、增进青年对农村的感情,在乡村“大舞台”中拔节成长。
结合长安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五台街道通过“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积极构筑青年人才“育苗池”,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发展潜力旺盛的青年人才。对标实干用人,五台街道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大舞台”,通过设岗锻炼、跟岗学习、选岗实践,全面提升青年人才的综合实战能力。
通过培养历练,目前五台街道的青年人才中,有的已当选区人大代表,有的已深入村(社区)“两委”工作,有的投身秦岭保护和街道妇联工作,为长安区加快建设西部强区锻造出更多的新生力量。
937名青年人才已奔赴基层一线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长安区已培养青年人才937名,第三期招录的1031名青年人才正在接受培训。与此同时,一批行业领域、产业发展、共同致富的“带头人”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
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的邢冬冬引资金争项目,培育羊肚菌、铁皮石斛,培优中华蜂蜜、菜籽油等土特产品,搭建电商直播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村集体收益60万元,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黄良街道黄良新村王栋永将培训课上的理论与街道村组地理优势相结合,通过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吸引咖啡、木工、画室等26家主题工作室入驻,带领村民打造出“黄良乡村艺术集”。
另有192名青年人才同样以希望的田野为青春的起跑线,积极投身民宿、传统手工艺、电商等产业,相继带动468名乡亲就业,谱写出一曲曲新时代新青年的田园牧歌。坚持“择优选拔、重点培养、跟踪管理、激励使用”,长安区将打造一支留得住、敢担当、能战斗的“生力军”,让青年人才成长为乡村振兴坚实可靠的后备力量。 高乐
发布日期: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