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白房子永生不解的情结
——读高建群先生《白房子》和《侯老大烤肉》有感
文章字数:3,177

  ■ 程斌
  大地尚在梦乡,我已随复兴号列车一起飞驰,透过车窗,是快速退后并消失的都市通明灯火。当列车跨过浐河灞水行进在渭河平原时,只见窗外仍是黑黢黢的,窗玻璃反射着车内正甜美入睡的旅客们的身影。
  约过四十多分钟,借着晨曦,我发觉列车钻进了秦岭山,逶迤起伏的群山剪影依稀可辨,山谷间和山顶上云雾缭绕恍若仙境。我打开手机文件夹,寂静的车厢内正好是我拜读高建群先生佳作的好时候,尽管是旧作《白房子》和《侯老大的烤肉摊》,但灵动的文字依然令我沉醉和动容,时光流转到此刻的新时代里,我依然品味出了文学作品不朽的精神真谛。
  作者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最后的骑士”著名作家高建群先生,蜚声中外的国家一级作家,同时也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曾以著作《最后一个匈奴》而惊动中国文坛,从此文学陕军东征“五虎上将”之一美名传颂海内外。除《最后一个匈奴》《大平原》外,他的主要作品还有《统万城》《遥远的白房子》《伊犁马》等等,曾荣获过老舍文学奖、郭沫若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多种大奖。
  我正读的文字节选自《从遥远的白房子走来》,于2017年刊发在文学杂志《延河》第10期(总第638期)。
  时光穿梭,通过这些文字,我有幸穿行在高建群先生的思绪空间里,和他一同眷顾遥远边疆曾站岗放哨的那个白房子;一起感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曾经的中苏边界中国军人的酸甜苦辣;一并感知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生命的那份神圣的使命与职责;一道感应曾经的老兵对第二故乡的眷恋与怀念,感念生死与共战友情深升华而成的家国情怀。
  “1972年12月16日早晨,从渭河畔我的那个小小的村子(时称陕西临潼县何寨公社东高村,现行政隶属于西安市临潼区零口街办)里,我们先集结到公社,再集结到县城,然后从西安火车站登车,踏上西去的路途。”
  2023年3月11日,陕西省作家协会新媒体平台《文学陕军》刊发文章《被文学绑架五十年》,高建群先生披露他曾在那个年代与战友们一起驻守边疆的那个童话般的哨所——白房子,刻骨铭心那里的故事和长青的真挚友谊。
  “我则是被分到中苏边界,就是我小说中反复提到的那个白房子边防站。”50多年前的事情建群先生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就这样(乘闷罐子火车、呕吐一路,双手被冻僵等等)我来到了白房子。白房子是清朝左宗棠年代的叫法,现在则叫额尔齐斯河北湾边防站……我是真正的大头兵,白天在瞭望台抱着五十倍望远镜放哨,晚上抱着枪站在碉堡前放哨……骑马巡逻。”
  高建群老师恰似邻家大叔,操着和我一样的家乡话向我娓娓道来,尽管语言朴实无华却满含着真挚倾诉与深情,还有我不曾真正懂得的那个年代人们的情怀。
  年长我十七八岁的高先生在他十八九岁的时候去应征入伍。当他扛枪站岗放哨驻守边疆哨所时,我在他家乡的渭河北岸的另一个村庄正牙牙学语。建群先生说,大约从他进入新疆的边防站第一个晚上开始,少小离家开始军旅生涯的时候,在那个环境极为恶劣的哨所,闲暇时他便开始写诗。这样悄悄写了五年。他的诗曾听哭了许多退役老兵,也听哭了那些入伍的新兵蛋子。正是在部队与文学结缘和贵人相助,高建群先生说从此以后文学“绑架”了自己50多年。
  透过文字的描述,我方知那里有自己所不知道的故事和精神。从小生长红旗下与和平年代下的自己不禁为之动容,作为曾经的战士和已过知命之年的凡夫俗子,我情不自禁地对高建群老班长前辈们肃然起敬,默默地在心中敬礼!
  不觉中,列车穿行在秦岭山谷一个钟头有余,尽管未见喷薄的日出,但初秋的朝阳还是照在山河间和列车上,光芒里饱含着别样的温柔,孕育着橘红、浅红、金黄、浅黄诸色,煞是好看。原本层林尽染的青山,此刻愈发显得雄伟和壮美,甚至就连裸露的石头也平添了美丽,一齐闪烁着金碧辉煌的光芒。铁路桥或高速路桥下,是或平静如镜或汤汤而流激起白色浪花清澈碧绿的河水,白墙红顶的民居静静地掩藏在青山间或绿水泮,宁静而和美。
  这时,炽烈的阳光透过车窗突然刺疼了双眼,我感到有一种热乎乎的东西悄然爬上我的心头,继而从我的心田穿过眼眶喷薄而出。此刻,我强行按捺着自己,不能让自己失态,但我没做到,依然是热泪盈眶。
  “我把天底下的羊肉串吃遍了,最好吃的是我的战友侯老大的烤肉……”,在《侯老大的烤肉》一文中,建群先生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战友侯老大烤肉的热爱与痴迷,他引用同时战友老段在侯老大烤肉摊前曾说过的话‘假如当年那场中苏(前苏联)战争爆发,我们现在都在一个烈士陵园里待着!’老段说的当年那场有可能爆发的中苏战争,是指1974年3月14日苏联武装直升飞机越境事件……残阳如血,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一片死寂。”
  “残阳如血,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一片死寂。”短短一句话振聋发聩,寂静的列车上我为此心海彭拜,穿过历史的天空,我看到了他们曾经还是毛头小伙子驻守边疆以苦为乐的青春,看到了退伍归来已成为名作家的高建群还有成为企业老板或者领导干部的战友在古城西郊战友老侯烤肉摊前把酒话桑麻的唏嘘与豁达!
  而鲜为人知的是,高建群老师也是家乡“临潼王老九诗歌群”名誉群主。今年8月28日,在王老九诗歌群群主蔺安兴老师带领下包括在内的十八九名成员专程拜访了建群先生,气氛热烈难忘。而针对这两篇佳作在王老九诗歌群激荡起了文友们的热情,洗涤着500多文友的灵魂。王老九诗歌群顾问李茂荣先生赞曰:“一朝战友一世情,患难与共欢乐同。坎坷人生有缘聚,此情亲爱铁铸成。”
  诗歌群管理员林新敏女士感言说,建群老师重情意,当年战友似兄弟。当兵就象一家人,同心协力守国门。现在退休情不减,经常相聚来交谈。情真意切战友情,携手并肩渡人生。
  “小秦俑”杨建斌先生在王老九诗歌群评高建群先生两篇佳作时感慨:现在像高老师一样为军人悲喜而写作的军旅作家已为数不多了!共和国离不了军人,军人又来自百姓,脱下戎装又做回了老百姓。虽说都是小人物,但他们默默奉献的青春不应被我们所遗忘,他们回归社会后的艰难也不应被社会忽视!致敬军人和曾经的军人!
  也曾为军人的该诗歌群群主蔺安兴先生说,其实,无论是曾经的军人还是正在服役的军人,付出许多常人难以理解和艰辛甚至青春和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战友情深血浓于水的道理。而生活中无论是血液还是水,都是我们生命之源健康幸福之本!因此,平淡平凡中的我们许多草根人物做出不平凡便是伟大,而军人和曾经的军人也更伟大!
  蔺安兴老师说,因此,文章的内核是呼唤着一个伟大的精神,向我们身边每一位平凡中不平凡的人们致敬!
  他们真的吃的是烤肉吗?老侯烤肉仅仅是烤肉吗?“不,他们吃的不仅仅是烤肉,吃的是曾经的青春与感怀,吃的是打靶归来的家国情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掩卷沉思,慨叹着,“这份家国情怀只有生死与共血浓于水的战友们才真正懂得的!”
  个人愚见,正是出于这种情怀,继《侯老大的烤肉》后,高建群先生一气呵成以鲁迅式的犀利与思辨向人们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老兵没有死亡,只有凋零!
  正是曾经一代代和现在军人肩负神圣的职责,忠诚履行着对保家卫国守土有责神圣的使命,我们芸芸众生才安享祖国如此壮美的河山和安宁!
  列车时而穿行在隧道,窗外黑黢黢的,只听见车轮与铁轨发出快速又有节奏的哐当声,更有列车与疾风发出巨大的噪鸣声,我随着轰鸣声飞驰在秦岭腹地,与我的目的地秦巴明珠越来越近,巴山也愈来愈亲近。
  此刻,列车飞驰的影子投射在身旁金色的大地上。我倏忽想起贾平凹先生曾手书的禅语“万物有灵”,是的,一切都是上苍最好的安排。在这趟从古都长安奔秦巴明珠安康的列车上,我有滋有味地读着高建群先生徜徉的文字,游走在曾经的大漠风云和边疆哨所,与他一块砥砺前行在那个艰苦奋斗的岁月里,而我的目的地恰恰寓意着安宁康泰幸福安康。
  我想,这不仅仅是机缘或者巧合,正是我生命旅程里的一场独特的灵魂洗礼,或者更是一种从灵与肉、身与心受到醍醐灌顶般高境界的洗礼!
  致意,脱下戎装淹没百姓中的烤肉摊主侯老大!致敬,高建群先生和文学精神!敬礼,边疆哨所的那个曾经的白房子!
发布日期: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