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游荡长安
■ 张俊清
文章字数:4,392

  带着梦中的憧憬,怀着寻觅长安文化的梦境,我来到了古城西安。西安古时称长安,长安之今,日称西安,由于其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地势险要,故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关中之地”。占据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因此,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西安的钟鼓楼、大小雁塔、骊山、华清池、兵马俑等,深深地吸引了我。
  为了了解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我走近了位于西安市大雁塔西北侧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气势雄浑庄重的唐风建筑群,高低错落有致,展示在我的眼前。雄伟的仿唐代建筑,好像一座盛唐时期的宫殿大气恢弘。门两侧的对联是:“八百里秦川文武圣地,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文联写出了陕西历史文化艺术殿堂的厚重恢弘和大气。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特别是唐墓壁画可谓精品荟萃,陕西不愧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而夏商周时期,多以形状各异种类繁多的青铜器为主,有生活用具、礼器、兵器……开启了人类制造工具的先河。
  我仿佛捧读了一本浩瀚的历史长卷,走进了西汉盛唐时期,目睹了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击败匈奴以及汉文帝,汉景帝运筹帷幄的文景盛世,还有李世民果断评定玄武门之乱,励精图治千古流芳的盛唐文化。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的弟弟成蟜率秦军攻赵后,被封为长安君,这就是长安二字的最早出现,当时还不是一个作为国之中心的称呼。到了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才正式将大汉帝国的首都定位定名为长安。从此,西汉王朝的都城,走过了远古的历史沧桑,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隋唐的长安在外国人口口相传中,成了胡姆丹和库姆丹。那时的长安,开放的社会风气和文化层面的不断扩张,以及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成了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还有物质极大的丰富,造成了万邦来朝的盛世奇章。那时的长安蔚然可观有大唐飞歌,大唐诗云滚滚而来。馆中我们看到,一片片浑厚古朴的瓦片,一块块雕刻精美的饰物,让我目不暇接,秦砖汉瓦曾是中国古老的建筑基石,这里珍贵的泥土和唐三彩工艺品神韵独特。我喜欢看那一匹匹骏马俑,马身滚圆肥硕,四肢蹬踏有力鬓鬃飞扬。还有那弯曲的骆驼队,行走在夕阳下沙漠间,昂首嘶鸣姿态万千。它们是泥土烧制的俑,隐秘着古老的鲜活生命,穿透过岁月的风尘,今天向我们每一个参观者,展示着它们独一无二的模样。这是无数个能工巧匠的硕果,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向我们描绘出了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繁华。在封闭的玻璃窗展柜中,我看到了散发着泥土味道的陶器、石器、青铜器和玉器,那上面日月星辰花鸟鱼虫的花纹,十分精致,还有秦汉时期的兵器戈矛戟和盛煮饭食的箪豆鼎鬲以及壮观的秦始皇兵马俑阵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叹为观止,我们清晰地看到我们的先人,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奋斗的足迹,以及秦朝统一天下的强大。汉长安城中不少皇家建筑,都是在秦都咸阳旧宫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汉长城的建筑,是经过了详细规划和设计的,大致上可分为三个时期,汉高祖汉惠济和汉武帝时期。公元194年,汉惠帝刘盈继位并开始修建汉长城城墙,修建汉长城时,征调了长安600里内的农民和奴隶来修筑,耗费五年时间。189年惠帝在大市西侧建立了西市,此时的长安城已经初具规模,吸引了各国的来客,到了汉武帝时,西汉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库充盈扩建了北宫,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建章宫,使城内各宫殿相连,汉长城建筑达到了顶峰。汉长城平面形状基本呈方形,除东城墙较为平直,西南北三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曲折,南北城墙的曲折形状与天上南斗星和北斗星颇为相似,因此汉长城又被称为“斗城”。令我难以想象的是,建筑城墙没有使用砖和石料,但其坚固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城墙全部是用纯净的黄土夯实筑成,上窄下宽高度在10m以上。城墙共开有十二座城门,每边三座,以南边的明德门规模最大。在城墙的遗址中,我深深的为中国古文化遗产感到骄傲,我呆呆站在了那里,心想,我们的民族真是一个智慧勤劳的民族,在那个艰难困苦年代,我们的祖先就那么充满了智慧。唐长安城规模宏大的建筑,富丽繁华的街市,当时成了只有欧洲的罗马才可相媲美的城市。
  那时,唐诗有了蓬勃的发展,长安城内有笔直的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由这些大街划分的一块块象菜畦一样的面积叫做“坊”,长安城共有一百一十坊,每个坊都有名字。坊内是房屋建筑,即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古代很多著名的诗人,都在长安的“坊”里生活过。例如,韩愈住靖安坊,柳宗元住亲仁坊,褚遂良住平康坊,魏征住永兴坊。而作为“京漂”的白居易,在长安城内常常搬家,先后在新昌坊、宣平坊、昭国坊等居住过,诗人辈出,诗人的诗词歌赋,直接地反映出了唐代长安的社会生活,展示出了唐代的社会风貌。
  白居易曾登上观音台远眺,被长安的壮丽景色所打动,不禁诗思泉涌,于是写下了一首七绝: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登高眺望长安城的情景,白居易这首诗的意思是说:长安城千百人家的分布像围棋盘一样,十二条大街把城市分隔得像整齐的菜地。远远地就可以辨认出百官上早朝时所持的灯火,宛如夜空中一道星宿直达大明宫。大诗人王维在《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写下了: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诗句意思是,工程叠叠的宫殿大门如同九重天门,迤逦打开。万国的时节拜倒丹墀,从诗句中我们看到了大诗人的手笔勾勒“早朝”图的场景,皇帝接受朝见的地方。“万国衣冠拜冕旒”,让我们感到了大唐帝国,统驭万邦的威严和八方来朝的万千气象。
  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是当时的长安街里最大的商业区,这里人来人往十分繁华。李白就经常光顾于西街,他在少年行中写道: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真实的写出了胡人在酒店开怀畅饮的时尚生活,反映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场景。还有孟郊的那首诗:春风得意马疾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诗人们的一首首唐诗,歌颂出了大唐盛世的壮丽诗篇。
  唐以前一直叫长安,并且是唐朝都城。唐以后,长安不再是王朝的都城。后梁设大安府,后唐设京兆府,宋设陕西路元设安西路、奉元路等。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西安城墙,留存至今,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长安,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言道:“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长安乃是十三朝古都,既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到了元朝末年,朱元璋攻克“奉元”之后,却被朱元璋舍弃了,把原本大气优雅的长安更名为“西安”,为“西方安定”之意。到过西安的人,人人都会去看一看充满神韵的大小雁塔的,那天,我随着人流去看大雁塔,大雁塔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陕西境内就有210座古塔,其中大小雁塔是被人民最为所熟知,多少人千里迢迢来到了西安,就是想看一看大小雁塔。
  公元645年,在朝廷慈恩寺举行了盛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出动了一千五百多辆轩车,五百多幅以金线绣出了经幡,长安万人空巷,都来一睹一位精神导师的真容,玄奘归来可谓风光无限,鲜花遍地香烟袅袅,玄奘满面春风很是风光。西天取经玄奘满载而归带回了佛经657部。转过年来,玄奘尽力推掉了皇家臣公的各种请吃和活动,先后在慈恩寺翻译佛经74部达1355余卷。公元652年玄奘为了展示佛法的伟大,开始筹建慈恩寺。玄奘按照当时在印度流行的金刚顶宝塔的图纸,亲自主持设计规划并组织施工慈恩寺,初为五层土心包砖塔,现就大雁塔。后来大雁塔又经改建从五层到七层,又从七层变为十层,外形也做了相应的改动。如今的大雁塔是楼阁式四角攒尖的浮屠宝塔,它在这里屹立1300年,依然坚实挺拔显示出了巍峨昂扬的气派。远远地观看拍照,塔的轮廓线条动感无限延伸的切面给人一种庄重的美感。它不仅是玄奘实现其宗教理想的重要阵地,也成为了西安城人们标志形视觉的景观。我边走边想,心中暗暗佩服玄奘的聪明才智,他不仅是佛教的高僧,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建筑师。这千年不倒的丰功伟绩,就是他的的杰作,大雁塔的建筑过程,蕴涵了中国的建筑学物理学美学和佛学等,为我们留下了造型优美的古建筑文化。
  我们排了很长时间才登塔,观看到了西安城内的美丽景观,在塔的上面,我们听到了导游小姐,为我们背诵的诗人岑参的诗篇:“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词句对大雁塔描写的富于哲理又气势磅礴。寓意出了还有什么能比这唯美的建筑让人如此铭记于心呢。
  那天我们还参观了西安博物院,小雁塔是西安博物院收藏的最大文物,那天我从西安博物院出来,就走进了小雁塔景区,小雁塔景区院子里古色古香,大唐遗迹建筑。隐隐地透着大唐的华丽精巧。小雁塔是景区的最高建筑,有四十来米高。据说原有15层,现在只有13层,传说小雁塔经历过多次地震而不倒实在神奇,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小雁塔始建于公元707年(景龙年间),位于唐朝城荐福寺,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从带回来的珍品而建。小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年代久远的小雁塔,经过了十多次地震仍稳如泰山地挺立在那,奠定了小雁塔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而小雁塔的建筑,是在没有大型设备的情况下建成的,是采用推土法的建造的,小雁塔是典型的密檐式建筑,其外观檐层多是密集间有变化,塔身内部为空腔式。从整个造型来看,小雁塔简朴端庄大方舒展,给一种亭亭玉立的女性美感。塔底的门楣门柱上分别刻着美丽图案和花纹,蕴含着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岁月沧桑的冲刷和洗礼,也沒有磨灭它的印记。游历完毕,我们为大小雁塔的辉煌建筑,而唏嘘感怀,许多人啧啧称奇。
  大小雁塔陪着我们走过了风雨沧桑的悠悠岁月,走过了丝路花雨的艰辛历程,它的存在是长安人对古文化的一种向往和追求,西安城的名胜古迹真是丰富多彩太多了,游荡长安的几天,虽然很累但我的收获却很多,我初步了解到,斗转星移的中华古文化精髓,意外地扑捉到了唐代诗文化丰彩,看到了悠悠千载的古城墙钟鼓楼的华丽雄伟。这些中华古代城楼的雄姿,会永远安然无恙的矗立在中华大地之上,述说着中华古代文明盛世的辉煌。
发布日期: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