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沧海 中国力量展现担当
文章字数:1,426

近日,“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数据在国家级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中的业务化应用技术”通过技术评审。专家组高度评价了该技术取得的成果并一致认为,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数据融入中国气象局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作为重要参考数据,对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有显著贡献。
在海洋二号系列卫星中,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简称西安分院)承担了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数据传输等多个分系统的研制任务。作为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重要有效载荷的研制单位,西安分院助力全球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顺利建成,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科学研究、极地海冰监测、全球数值预报等发挥直接的作用。
>>>海洋观测的中国力量
当前,海洋二号B星、海洋二号C星、海洋二号D星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数据以及海洋二号B星扫描微波辐射计数据已面向国内外用户开展业务化分发。该数据具有精度高、质量稳、覆盖宽、时效高等特点,已在我国海上台风监测、欧洲中期天气预报、全球观测资料广播系统高阶海面风场数据产生方面实现业务化应用。根据中国气象局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定量评估,海洋二号B星、海洋二号C星、海洋二号D星微波散射计平均每天增加18万份观测风场,在全球散射计风场中占比为66%。
海洋二号卫星数据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国产海洋卫星资料业务化应用的突破,为卫星遥感数据业务化进入国家级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奠定了基础。
>>>千里眼顺风耳 海洋观测大显身手
海洋占据了地球71%的面积,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海洋所产生的台风、海啸等灾害往往会给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长期、稳定、连续地获取海面风场资料能够显著提高海洋环境预报的精度,是有效应对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必备信息。
西安分院为海洋二号系列卫星研制的微波散射计,是卫星观测海洋的“千里眼”。微波散射计是一种高度集成的雷达,能够通过精确探测海洋表面微弱的散射信号,感知海面的风向和风量,从而迅速全面地搜集全球海洋表面的矢量风场。目前在轨应用的海洋二号D星微波散射计在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全天时、全天候测量海面风场矢量的能力,不受云层、光照和极端天气的影响。海洋二号D星微波散射计具有大尺度、全天时、全球观测的特点,组网后达到6小时覆盖全球90%以上海域面积的海洋风场探测能力。
同时,西安分院还为海洋二号系列卫星研制了数传分系统,主要是将卫星微波散射计获取的大量海洋风场数据,传回到地面并实现对海面风场数据的判读。数传分系统在卫星与地球之间搭建了一条高速、高效的“天路”,将卫星获取的海洋相关信息快速、准确地回传至地面,就好像为地面的用户装上了“顺风耳”,为高质量观测海面变化、获取测量数据提供了重要保障。
>>>十余载奋进 海动逐风浪
在全球海洋环境观测中,利用卫星观测进行海洋研究成为科技发展的前沿技术阵地。早在“八五”期间,西安分院就开始星载微波散射计的技术跟踪和研究工作,并在“十五”期间开始承担民用航天项目海洋二号卫星微波散射计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经过几代遥感人多年的努力和拼搏,西安分院在星载微波散射计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功实现我国星载微波散射计的业务化运行。
海动观测逐风浪,俯瞰沧海显担当。“十四五”期间,西安分院站在新的起点上,又瞄准新的发展方向持续开展攻关,步步为营,久久为功。面向未来,西安分院遥感团队将继续为我国卫星遥感技术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空间电子信息系统研制与应用产业基地而努力奋斗。
本报记者 周生来 通讯员 王小宁 张学良
发布日期: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