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三十载,用品质成就口碑
文章字数:1,901

她是旁人眼中的“女强人”,也是同行心目中的“老实人”。
1993年,年仅29岁的金芳,在师傅的带领下,凭借刻苦努力、善于钻研的学习态度,迅速学成出师。在陕西省武功县开了第一家店,后于2005年6月更名为芳芳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芳芳食品”)。
一个烤箱、一个搅面机、一条案板,金芳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不气不馁、持之以恒。三十年的时间,金芳成就了芳芳食品的口碑,缔造了属于自己的“芳芳”品质。
脚踏实地成就卓越品质
“食品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没有品质难以立足。这些年来,我一直坚信,只要产品质量上乘,让顾客满意无诟病,我就对得起这个行业了。”金芳告诉记者。
咸阳芳芳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后稷故里陕西武功县,厂区占地2000平方米,至今已有三十年历史。目前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四十余人,年支付劳务工资150万元左右。
“芳芳食品的产品质量一直稳定,公司对卖出去的产品负责任,对剩余产品不重复使用,我参与处理过,情况很了解。”老朋友何义星说,“不论是生产厂区、还是销售店面,卫生都是经得起检验的,因为金总始终把着质量关,严格要求干净卫生。”
“芳芳食品没有任何添加剂,白糖就是白糖,绝不会用糖精去替代,卫生更是经得起每一个人检验。”金芳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保鲜,导致所有食品的保质期较短,必须现做现卖,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我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老实人’。”
据了解,芳芳食品产品原料所需面粉须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检测后投入使用,每年公司在原料收购方面花费高昂。因其产品质量过关,多次被相关政府机构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企业,2008年更是被评为“全国产品质量安全百强企业”。
采访期间,采购顾客络绎不绝。“来‘芳芳’这买东西都是凭口碑过来的,三十年的老品牌,武功县人都知道。芳芳食品采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食材新鲜、现做现卖,我经常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买回家吃。”程女士说。
如今,咸阳芳芳食品有限公司销售地区逐年扩大,作为武功县食品行业代表性企业,多次指定参加省级、国家级食品展览会,曾荣获第十二届杨凌农高会后稷奖。
凭良心办企业的“女强人”
三十年前,金芳的创业本钱不到一万元。一个人不分白天黑夜钻在操作间,潜心研究、专心制作,从一种产品发展到如今近百种产品。由于长时间低头伏案站立工作,导致现在肩膀和腿脚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创业前期,基本都是她一个人在忙,既要做,还要销售,我是个音乐老师,偶尔下班回家打打下手。她一个人一天能做六十个蛋糕,很多时候十二点之前是不睡觉的。”丈夫华立成说,“我一直都不想让她再干了,确实太辛苦了,身体坏了划不来。”
芳芳食品在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重视研制和引进新产品。“为了增加面包、糕点的品种,我去河南、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做法,创新自己的品牌。”金芳说。
除了产品质量提升,人才也是关键。在外出考察、学习期间,金芳网罗糕点制作人才,高薪聘请技术人员来店指导,逐步实现糕点品相、口感与时代接轨,走在糕点制作的时尚前端,深受各个年龄段顾客喜欢。
慢慢的,在金芳的不懈坚持和创新之下,顾客流量趋于稳定并逐步增加,很多人从外地慕名而来。公司产品起初只在店面零卖,后来逐步供货到学校和政府节日福利,到现在的“订单式”采购。金芳说,“因为产品都是工人现做的,并且储存日期有限,我一般不会多做,过期就只能处理了。”
创业过程坎坷却从未放弃
提及自己的创业之路,金芳几度停顿,不愿回忆。
“这一路走来确实不容易,有时候整个人就在崩溃的边缘,有些事情不好说,我也不愿意说。”金芳说,“总觉得企业没达到理想的目标,孩子没有照顾好,我是有愧疚感的。”
何义星告诉记者,“我是亲眼看着公司一步步变好的,金总踏实能干、诚信执着,坚持了几十年,舍不得这个行业,确实不容易,这个品牌不能砸了。”
作为企业家,金芳在汶川地震、疫情防控、资助大学生等方面公益性捐款超过20万元。金芳告诉记者,“得益于政府出台的中小企业免税好政策,近几年为企业减轻了很多负担,我也理应为社会作出贡献。”
采访期间,金芳也一副闲不住的样子,为店员操着心,生怕怠慢了顾客,有时候干脆自己打招呼。
“我在这已经工作五年了,整个公司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好似一家人,工作非常舒心,金总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店员告诉记者。
直到现在,在人手不够的时候,金芳还是会顶上去,和馅、揉面、裱花……一切干起来依然得心应手。
“有时候就想,现在这样也挺好的,公司顾客、收入都比较稳定,该收手了。有时候又不能说服自己,毕竟是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事业。”金芳看着公司的招牌,“如果能有片工厂新地,我想公司会发展得更好,那样就能带动更多人就业致富了。”
本报记者 张明
发布日期: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