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双11”走过15年,为何重拾低价?
文章字数:1,448
  和往年的熬夜等优惠、拼单凑满减,规则云里雾里不同,今年多个电商平台宣布拒绝套路,直接“血拼”低价。种种迹象显示,今年“双11”或许会成为电商行业“低价竞争”最全面、最惨烈的一次。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电子商务相关企业超1800万家。今年1~9月新增注册企业615万余家,与2022年同比上涨82.5%。
   重拾低价,电商玩家再出发
  从2009-2023年,“双11”已经走过15个年头。面对大促越来越密集,各平台的边界逐渐消弭,为激发消费者“买买买”热情,今年“双11”各平台不约而同聚焦了“低价”这一最简单的主题。
  今年淘天集团把“全网最低价”定为核心目标,包括三大行业发展中心和用户、平台、直播等横向部门,都明确“全网最低价”为核心KPI。
  业内人士坦言,此前吊足消费者胃口的预售模式,也在逐步被抛弃,无需等待的现货成为今年“双11”又一特色。而“卷低价”的方式也从此前的跨店满减,加入了更为简单的“立减”“直降”等方式。相对于跨店满减,“立减”无需凑单,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从而体现价格竞争力、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可能性。
  “可以说,现货售卖是回归电商的本质,真正让多方受益。”电商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对今年“双11”来说,这或许会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新变化。
  购物,早已不再只是购物
  今年“双11”中,品质与性价比成为不可或缺的主题。前不久,特卖电商唯品会宣布与中国中检达成战略意向,双方将围绕商品质量检验认证、企业社会责任等多方面深化合作,携手打造一个数字化、标准化、可复制的消费品质量保障体系。
  购物,早已不再只是购物,它更是我们享受生活,提升生活品质的一种方式。记者发现,在各大电商平台直播间很少有那种“快买”“快下单”“再不抢就没有了”等类似的催促式下单话术,反而会让用户“慢下来”。
  记者在京东平台看到,8亿款商品参与了从10月23日晚8点到11月13日晚12点的全程价保,消费者如果发现已购得的相关商品出现了降价,点击“一键价保”按钮,差价便可即刻退回。
  京东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京东消费者价保申请订单量已累计突破10亿,京东为消费者共计节省支出近90亿元。
  为备战今年“双11”大促,签约了众多明星主播的遥望科技公司,规划了“遥望X27主题公园”,大促期间公司旗下所有签约主播和外部合作主播都将在此直播。让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定时抢购”,将“线上+线下”流量整合营销,打破联动“壁垒”,打破流量限制,重构“人货场”新概念。
   如何在存量市场上找到新增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元,增长11.6%,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8个百分点,实物网零对社零增长贡献率达33.9%。网购依然是消费者青睐的购物方式之一。
  “当下购物节实在太多,如果不是价格真的实惠,我是绝对不会去买的。”采访中,多名消费者这样向记者表示。零售市场,用脚投票永远是最好的武器,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而低价,操作简单,高下立分。
  “价格战只会摧毁一个品类,但是价值战会带动一个品类。”淘天集团品牌业务发展中心总裁刘鹏说,企业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商家成本,同时用技术帮助品牌创新产品,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来激活市场。
  “电商是较为典型的互联网模式,依靠规模和效率来获得发展,可当流量见顶,资本退潮时,如何在存量市场上找到新增量,正成为越来越多的电商玩家们必然去思考的课题。”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建议说,需要电商发展和实体店发展并举,强化产品品牌培育与售后优质服务,通过在平台创新与市场监管优化上着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李国
发布日期: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