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文化必须要传承下去
文章字数:2,036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咸阳市秦都区的咸阳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吾泰科技)文化展览馆,厚重、有力的“立德立仁、厚济苍生”八个大字映入眼帘。
这是“独一张”传承中遵循的企业文化,也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浓缩。
“传承中药文化,我的初心永远不变”
从小生活在中药世家的王小平,深受家族文化影响。记忆中,十几岁的王小平就跟随爷爷、奶奶在白鹿原上爬山过坡,识中药、尝草药,学做制药,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立誓发扬中医药文化。“受传统家族观念影响,早期家族的制药技艺只传男不传女,但在我的手中,打破了这种观念,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应该在大家的努力下共同传承发扬,不应该受性别限制。”王小平告诉记者,“在吾泰科技成立初期,我就专门设立了中医药文化馆,培训、引导、教授员工,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文化、掌握制药技术,让更多的医药传承者服务更多的社会大众。”
目前,吾泰科技生产员工126名,高级技术人才30名,先后自主研发出两条黑膏药生产线。2015年被国家认证部门评为AAA级信用企业,2016年被评为全国消费者信得过品牌企业,在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与美誉度。
“公司自成立起,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视人民健康为己任,在科技与中国传统中医药相结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寻求解除病痛的生物制剂。”王小平介绍,“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明显、治疗方式灵活、费用低廉、群众影响力广泛,既治未病又克顽疾,有其独特的优势。”
如今,历经六代人的发展历程,“独一张”品牌在全国已经有超过千余家加盟店,直接带动就业超过4000人。
今年九月份,陕西省组织70余家企业赴中亚举行“特色产品展览会”,吾泰科技作为咸阳市的代表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参展交流,受到了国外游客的高度关注。
从手工作坊到工业化生产
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到近代诸多医药著作中,中草药可分为膏、汤、丸、丹、散五大剂型,其中膏药使用较为广泛,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
“膏药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它具有内病外治的特效。国家提倡大力发展中医文化,不能让西医文化将中医文化冲击掉。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民间传承人发扬中医药文化,从神医扁鹊、药王孙思邈到近代医者,中医药经过了一代代人的探索实践,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前途十分光明。”王小平说。
前些年,为了解决传统膏药制作时效率低、污染大、药量标准不一等问题,王小平决定引入制药设备改善工艺、提高产能。在无任何设备可用的情况下,王小平俯下身子自主研发设备,逐步走进工业化、规模化生产。
“过去,父辈们在制作膏药时工序繁杂,污染太大,虽然过程细致,但整体效率低,而且凭经验制药,误差较大,导致药效难以把控。”王小平说,“为了研发新设备,白天晚上趴在厂房里,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只能自学,查资料、做实验,总觉得只要肯吃苦钻研就会离成功更近一些。”
终于,在一年后,他将制药设备研发出来了。据王小平介绍,当时这种制药设备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已经走在了同期传统膏药转向工业化生产的前列,在既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设备技术完善,效率高又环保。
“我总觉得应该把这个事业坚持下去,把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让膏药制作技艺更加完善,将‘独一张’推向世界,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药。”王小平说。
如今,当年研发的设备已经落后于时代,跟不上顾客的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吾泰科技在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现代新设备,积极改良加工技艺,收获了不错的社会、经济双重效益。
热衷公益造福社会大众
与工作中严肃、认真的形象不同,生活中的王小平却是一个热心肠。
某日,王小平在新闻中看到帕米尔高原红其拉甫边防站士兵保家卫国,深感边防部队官兵的伟大与辛苦,作为企业家,他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我查了一下资料,红其拉甫边防站常年积雪、环境恶劣,边防战士踩着过膝深的积雪,长年累月,肯定深受湿邪病侵扰。”王小平说,“吾泰科技作为咸阳市民营企业协会会员单位,理应担起这份责任。”
一个月后,在协会的支持下,总价值十六多万元的“独一张”产品送达边防官兵战士们的手中,受到了战士们的感谢。
在疫情最紧张的时期,王小平带领公司人员深入参与疫情防控,大批量采购消毒液和防疫口罩,赠送志愿者及附近村民,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踏实、低调是王小平的一贯作风。“有钱没钱先治病”是他经常挂到嘴边的一句话,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免费治疗是常态。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一位骑着三轮车的中年人驶入厂区,径直走了进来。“我是个收破烂的,二十几年前捡了一个孩子,这么些年都是王总一直在资助孩子上学、生活,我打心底里感谢王总。”雷先生说完话后便去捆扎早已“准备”好的破烂了。
“吾泰公司‘独一张’品牌作为有百年历史的传统中医药企业,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做大做强,服务于社会。传承中医药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立德立仁、后济苍生,传承中医药文化我们义不容辞。”提及多年从事的中医药事业,王小平坚定且自信。
本报实习记者 张明
发布日期: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