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瘾老人”?如此给父母贴标签太偏颇
文章字数:724
据报道,今年重阳节前夕,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父母在直播间染上‘网瘾’怎么办”的问题,发布了消费提示,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不要沉迷于网购和直播间。
随着直播电商兴起,直播间的老年人似乎成了一个颇让人操心的群体。事实上,还不仅如此,此前引发热议的短视频博主“秀才”“假靳东”等事件,就曾将老年人上网问题推向舆论中心,部分老人甚至被打上了“网瘾”标签,成了“网瘾老人”。但这无疑是对老年人上网的一种偏见。
诚然,老年人触网时间晚、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较慢,相对容易被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误导,尤其是轻信一些主播的“贴心”话术。但就此为之贴上“网瘾”标签,则有失偏颇:有研究显示,73.9%的中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内,这个数字大大低于很多中青年群体的上网时间。
当然,除了直播间购物,部分老年人也可能确实存在“网瘾”现象,但不宜将这种个别现象普遍化。否则,就会忽视对此现象背后老年人真实处境这一真问题的讨论。
实际上,上网可能是老年人主动寻求现实问题解决的一种方式。有研究指出,对老年人而言,关系需求是影响其生命质量的核心需求。但现实生活中,老年人这样的需求并没有被完全满足,只能转而求助于互联网。
反过来看,“网瘾老人”这一标签也折射出老年人群体话语权的缺失。若能设身处地地体会老年人的处境,便会意识到这种看法是有失公允的。
数字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用以获取资讯、感知趣味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对老年人上网,舆论不妨多些理解和包容,并正视其背后的真实诉求,而不是简单地以“网瘾”之言蔽之。
年轻人对父母多些关爱和理解,也能最大限度减少偏见。趁着重阳节,父母在身边的年轻人,不妨抽空与父母聚一聚;父母不在身边的,不妨时常向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 苏士仪
随着直播电商兴起,直播间的老年人似乎成了一个颇让人操心的群体。事实上,还不仅如此,此前引发热议的短视频博主“秀才”“假靳东”等事件,就曾将老年人上网问题推向舆论中心,部分老人甚至被打上了“网瘾”标签,成了“网瘾老人”。但这无疑是对老年人上网的一种偏见。
诚然,老年人触网时间晚、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较慢,相对容易被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误导,尤其是轻信一些主播的“贴心”话术。但就此为之贴上“网瘾”标签,则有失偏颇:有研究显示,73.9%的中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内,这个数字大大低于很多中青年群体的上网时间。
当然,除了直播间购物,部分老年人也可能确实存在“网瘾”现象,但不宜将这种个别现象普遍化。否则,就会忽视对此现象背后老年人真实处境这一真问题的讨论。
实际上,上网可能是老年人主动寻求现实问题解决的一种方式。有研究指出,对老年人而言,关系需求是影响其生命质量的核心需求。但现实生活中,老年人这样的需求并没有被完全满足,只能转而求助于互联网。
反过来看,“网瘾老人”这一标签也折射出老年人群体话语权的缺失。若能设身处地地体会老年人的处境,便会意识到这种看法是有失公允的。
数字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用以获取资讯、感知趣味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对老年人上网,舆论不妨多些理解和包容,并正视其背后的真实诉求,而不是简单地以“网瘾”之言蔽之。
年轻人对父母多些关爱和理解,也能最大限度减少偏见。趁着重阳节,父母在身边的年轻人,不妨抽空与父母聚一聚;父母不在身边的,不妨时常向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 苏士仪
发布日期: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