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消除民营经济政策执行“梗阻”
文章字数:932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公告,国务院拟于11月组织开展2023年度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对北京、天津、河北等16个省(区、市)、国务院相关部门进行实地督查。为实现督查提质增效与减轻基层负担并举,国务院办公厅从即日起面向社会征集问题线索。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可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
  从公告发布的征集内容看,包括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影响扩大国内需求、影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到位等五个主要方面。其中涉及民营经济方面又细分为7个具体条目。
  细读就会发现,每一条均指向政府行政可能出现的“病灶”,也均触及经营主体和民众生产生活的痛点。就好比一个个高悬待解的问号,释放出解决问题的强烈信号。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7月和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和《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相继发布,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后,多部门也密集出台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可以说,在政策层面,目前民营经济确实迎来了振奋人心的重大利好。
  此番国务院向社会征集问题线索,并将对16省(区、市)启动综合督查,旨在破解中央政策落地落实的难题,对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意义重大。此次督查,显然就是冲着解决实际问题去的。
  这也表明,对于当下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机制性阻碍,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具体行政过程中的不当作为,中央密切关注、高度关切。
  现实生活中,尽管很多地方也在强调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但很多时候,缺乏政策执行的延续性。诸如处罚不当、以罚代管、垄断经营、强制服务、不合理收费等乱象并未消除;更有甚者,部分地方官员滥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当下,我国总体经济环境趋稳,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逐渐提升,而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强势发力,民营经济正在持续发展。
  当此之际,必须采取强力措施,以稳政策来稳预期,以抓落实来促发展,确保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精神体现到每一个市场主体,浇水浇到根上。
  借此次督查,企业和民众可以畅通表达渠道,而地方政府也会因督导压力调整施政,积极作为,真正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龙之朱
发布日期: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