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成效显著
西安、杨凌两地建设区域特色发展成果丰硕
文章字数:1,363
  10月25日,记者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西安与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商贸往来,与33个国家的40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40个国家的68个城市结为友好交流城市,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城市23个、友好交流城市47个。杨凌示范区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在杨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了从“单边倡议”到“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到“现实图景”的重大突破性进展。
  西安
  西安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2018年12月西安市获批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以来,先后出台《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2019—2021年)》《“十四五”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不断明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向前。
  自2013年11月首发至2023年9月底,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量突破2万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三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目前常态化运行17条国际干线,21条“+西欧”集结线路,辐射范围覆盖亚欧大陆45个国家和地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客货运航线386条,实现了中亚“五国六城”客运航线全覆盖。常态化开行西安至青岛、宁波国际海铁联运“五定”班列,共同构建承东启西、贯通欧亚、快捷高效的海铁联运大通道。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先后获批,“一带一路”商贸物流枢纽加快构建,“陆海空网冰”五位一体贸易大通道加速形成。
  西安国际贸易合作迈向新征程。2022年全市进出口总值4474.1亿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为970.5亿元、较2013年增长4倍。今年1-8月,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为718.9亿元,同比增长22.8%。今年前8个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7.82亿美元、增长1.72%,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7家、增长24.67%。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累计设立外资投资企业5099家。
  杨凌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中关于“围绕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全面扩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要求,以“搭平台、建机制、作示范、促合作”为主线,推动农业国际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国家农业对外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高质量开展农业人才培养培训,为上合组织国家培养硕博士300名多,线上线下培训农业官员和专家3.3万人次,得到上合组织国家广泛好评。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建成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制定作物生产标准7项、生产技术规程11项,推广传播13大类110多个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辐射带动面积达3000多万亩。吸引俄罗斯联邦总商会等一批企业在基地投资发展,策划举办经贸对接活动,与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就跨境农产品贸易达成合作意向,有力促进了我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供应链、产业链深度的融合。
  下一步,杨凌示范区将紧贴国家农业对外开放需求,依托农高会平台,主动落实中国一中亚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等国家重大外交活动成果,进一步发挥农高会高端论坛、农业科技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展、全球推介大会等品牌活动效能,持续深化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对接农业国际合作政策标准,发布农业科技前沿成果,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扩大农业跨境贸易和产能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 本报实习记者 任行
发布日期: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