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携手谱写陕浙汽车产业合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七届“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论坛暨配套协作对接大会杭州举办
文章字数:3,916








扫一扫 看视频

  金桂熏衣香,平湖映秋月。10月19-20日,由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论坛暨配套协作对接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来自汽车行业的专家学者、全国知名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家们,围绕国内外汽车市场发展机遇、汽车品牌出海、ESG构建等话题深入研讨交流、凝聚智慧,指引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浙陕携手谱写汽车产业合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精准对接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将汽车打造成重中之重的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颇具前瞻性、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陕西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波在会上表示:“随着‘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产业转移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陕西汽车产业进入新的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利好释放期、综合实力提升期。这既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企业投资发展、做大做强的黄金时期。我们热切期盼浙江省经信厅的同仁及各位企业家朋友来陕考察交流、合作共赢,共同推进陕西—浙江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1-9月,陕西省汽车产量101.4万辆,增速35.8%,高于全国28.5个百分点,增长态势强劲。今年1-9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72.3万辆,同比增长42.1%,产量排名居全国前列,全国每8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产自陕西。一批项目落地投产,配套能力迅速提升,配套率由2022年的32%提升至今年的45%,零部件企业超千户,产业聚集加速形成。汽车产业已成为陕西重要的支柱产业。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之一。作为浙江省传统的优势产业,提升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对于加快浙江省制造业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健松表示:“浙江省未来将着力支持汽车产业发展,重点围绕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提升创业创新能力;支持整车企业加速发展,开展产业链整零协同、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等重点工作;梯次培育零部件企业,深入推进‘凤凰行动’‘雄鹰行动’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
   协同发展 构建陕浙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今年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部署。陕西省工信厅狠抓落实,会同相关部门、地市、园区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促进,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全力为产业发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在推动汽车产业发展中结出了“累累硕果”。
  不断壮大的西安汽车产业链吸引了越来越多省外企业的关注。全国各地有不少企业看好西安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并期待成为西安汽车产业链“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第七届“一带一路”汽车产业发展论坛暨配套协作对接大会上,西安经开区、宝鸡高新区、铜川市王益区、渭南高新区、商洛高新区等陕西省汽车产业聚集区就各自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及招商引资政策进行了现场推介。宝鸡高新区与浙江俱进、浙江豪达、宁波万众3户企业签订招商引资落地协议。咸阳高新区与浙江博弈、宁波吉宁、江阴钟华3户企业签订招商引资落地协议。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瑞立集团、宁波联华、浙江翊翔、浙江星普4户企业签订配套合作协议,总投资27亿元。此外,为进一步展示陕西汽车产业发展优势、推介陕西省汽车品牌,促进链式招商、以商招商,大会期间还举办了吉利汽车配套专场推介会、商用车配套专场对接会,通过发布采购需求、配套对接交流等。此外,会上还正式启动了陕浙汽车产业合作,推动陕企与浙企之间的项目合作。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项目在陕落地投产,陕西省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迅速提升,配套率由2022年的32%提升至今年的45%,目前全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超千户,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下一步,随着东部沿海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步伐加快,陕西汽车产业将进入新的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利好释放期、综合实力提升期,陕西汽车产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
  出谋划策 开启陕浙汽车产业合作新篇章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间,从开放创新到融入全球,中国汽车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的恢弘“大写意”下,中国汽车以车轮为画笔,用实实在在的产品竞争力、技术实力、品牌定力、产业链供应链韧力,潜心绘就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企业共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电动汽车已经成为领跑中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之一。在深耕“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车企收获丰硕成果。
  为把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共话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新格局,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璟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吉利汽车集团CPO唐黎明、中国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资源能源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冯雪青、中汽信科平台发展部部长康凯、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波围绕海外市场机遇、国内汽车市场预测、智能化发展风向、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汽车民族品牌走出去、汽车行业ESG构建等话题作主题演讲。
  中汽信科副总工程师陈海峰表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需要业界同仁共同对产业发展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研判当前国际市场的变化趋势,同时也要立足长远,谋划当下,敏锐地洞察国际政治、经济走势,重点关注供应链安全、产业战略安全等方面。中汽信科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为陕西汽车产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助推我国民族汽车品牌不断向上发展。”
  考察调研 共谋汽车产业发展促振兴
  2022年浙江省汽车产业实现总产量159.37万辆,同比增长16.9%。同时,全省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7千亿元,达到7155.1亿元,跃升为全省第五大产业。
  相对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成为浙江汽车产业逆势攀升的最大底气。多年发展积淀,浙江积极嵌入全球汽车产业链,2600余家规上汽车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对零部件全领域覆盖,实现了从汽车核心零部件到整车企业的合理布局。
  10月20日,刘波带队与参会人员还前往浙江金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发中心、宁波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爱信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宁波联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共谋汽车产业发展促振兴。
  在吉利汽车研发中心,刘波一行参观了吉利汽车研发中心以及吉利汽车展厅,在展厅里,讲解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业务布局及多项科技成果,包括吉利全球紧凑型模块化架构CMA和全球高级模块化架构SPA等,充分展现了吉利汽车在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浙江金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刘波一行参观了企业车灯研究院展厅及文化走廊,并详细了解了企业推出的自动转向灯、激光车灯、防眩目灯等创新产品。
  这样的“走出去”已不是第一次。今年以来,陕西省工信厅从整车龙头企业需求出发,梳理重点企业配套需求清单,定制系列招商方案,多次组织专人奔赴长三角、珠三角招商,精准对接、以商招商,全力引进关键零部件配套项目,招商成果丰硕。目前,已累计为陕西汽车产业链吸引外省来陕投资企业近100家,对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起到了推进作用,快速提升了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目前,随着陕西省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壮大,特别是以西安比亚迪、陕汽、西安吉利等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越来越强,产业链正显现出巨大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多的外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落户陕西,对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起到了推进作用,能快速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陕西汽车产业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截至目前,陕西汽车工业产值百亿元以上企业9户、千亿级企业2户、规模以上关键部件配套企业217户。今年1-9月,陕西省汽车产量101.4万辆,增速35.8%,高于全国28.5个百分点,增长态势强劲。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不断凸显,已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在陕西布局了全产业链体系,形成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产供销一体化发展集群;比亚迪“刀片”电池、三星环新10GWh电池、法士特新能源变速器、汉德电动车桥等项目在陕西相继建成投产;一批汽车配套中小企业深耕专业细分领域,形成配套拳头产品,走出陕西;一批在谈项目加速推进,不断为陕西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陕西省汽车产业初步构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为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兴则经济兴。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将汽车打造成重中之重的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颇具前瞻性、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陕西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汽车产业链的高速发展,是陕西重点产业链整体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陕西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提升全省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若干政策措施》,通过建立链长制,完善工作机制,在链式创新、链式招商、链式服务上加力提效,推进产业链发展,全省2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亮点纷呈。
  刘波表示:“下一步,陕西省工信厅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坚决扛起工业稳增长重大责任,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
  本报记者 周生来李勇 吴鹏飞
发布日期: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