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陕西文物:“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文物交流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文章字数:1,164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陕西文物系统积极参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深度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交流合作内容,在联合考古发掘、文物科技保护、文物外展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共同开展联合考古,探究“一带一路”文明脉络。近年来,陕西省发挥考古技术和文物保护力量优势,积极组织专业力量走出国门,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联合考古工作,先后对撒马尔罕市萨扎干、拉哈特古城、红河古城等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重要遗址的勘探发掘等联合考古行动,探究“一带一路”文明脉络,实证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陕西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十年来,先后承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际论坛”“中国—中亚民间友好论坛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分论坛”;成功举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和两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大会”等活动。
  携手加强保护修复,共守人类文化遗产。为在文物保护修复领域发出更多中国声音,陕西深入开展文物修复业务交流。目前,全省有5家国家文物重点科研基地及科技部对外合作基地,在科学研究、古迹修复项目等文物保护工作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交流研讨,有力搭建起中外民心相通的平台,陕西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方法得到中亚国家乃至国际的普遍认可。陕西深入开展古迹修复项目合作。与新加坡文物保管中心合作,对其收藏的泥塑、彩绘、石质、金属等类型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合作,这是陕西文物保护技术输出首次为发达国家修复可移动文物,为文物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努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文化遗产逐渐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陕西走向世界的桥梁纽带,陕西省文物出入境展览频繁,其中出境展在全国海外出境展览评估中综合影响力排名全国前列。十年来,陕西共举办56个出境展览。这些活动不断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赋能添彩。文物承载辉煌灿烂的文明,文物展览讲述文明交流故事。陕西引进了独具特色的文物入境展览,包括:“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欧亚大草原早期游牧民族文化展”“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展”“庞贝:永恒的城市文物展”“消失的文明—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展”等40多个展览。这些展览让华夏儿女开拓了视野,了解了域外文明,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
  下一步,陕西文物系统将继续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亚峰会精神,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度参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发挥好“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和援外项目国际平台作用,全方位讲好中国故事、展现陕西形象、擦亮陕西名片,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陕西文物力量。
   本报实习记者 张明
发布日期: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