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余枚见证丝路繁盛的珍贵简牍首次亮相
文章字数:495
实证汉代丝绸之路具体走向的“里程简”、见证使者商旅往来的“康居王使者册”……近日,甘肃简牍博物馆开馆,1000余枚见证汉代丝绸之路繁盛的珍贵简牍首次集中亮相,绝大部分为考古发现后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如今,总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的新馆投入使用,一批简牍精品得以走出“深闺”绽放光彩。其中2枚“里程简”尤为珍贵,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展厅里,7枚汉简组成的“康居王使者册”全文293字,记载了西域康居国使者赶着骆驼抵达敦煌后发生的故事。另有1枚汉简讲述了龟兹王和夫人途经敦煌悬泉置时受到高规格接待的场景。还有1枚“浮屠简”显示,早在东汉初年佛教就在敦煌传播并发展。
据悉,自9月9日起,甘肃简牍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展厅常设“简牍时代”“简述丝路”“边塞人家”“书于简帛”四大展陈,通过实物展示、图文解说、影像互动、场景复原等展示手段,为公众全面、生动地展现甘肃简牍里的丝路文化与中华智慧。 郎兵兵 任延昕
如今,总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的新馆投入使用,一批简牍精品得以走出“深闺”绽放光彩。其中2枚“里程简”尤为珍贵,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展厅里,7枚汉简组成的“康居王使者册”全文293字,记载了西域康居国使者赶着骆驼抵达敦煌后发生的故事。另有1枚汉简讲述了龟兹王和夫人途经敦煌悬泉置时受到高规格接待的场景。还有1枚“浮屠简”显示,早在东汉初年佛教就在敦煌传播并发展。
据悉,自9月9日起,甘肃简牍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展厅常设“简牍时代”“简述丝路”“边塞人家”“书于简帛”四大展陈,通过实物展示、图文解说、影像互动、场景复原等展示手段,为公众全面、生动地展现甘肃简牍里的丝路文化与中华智慧。 郎兵兵 任延昕
发布日期: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