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商州:搭建就业金桥 拓宽致富之路
文章字数:910
  “哥,后面我想在小区门口卖凉皮,摊位规划好后,请你给我说一下。”近日,商州区杨峪河镇楚山社区易地搬迁户房竹引来到社区二楼办公室,开门见山地对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建涛说出自己的想法。
  房竹引所称呼的“哥”,其实指的是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建涛。“我都叫了几年‘哥’啦,从我搬迁到这里,李支书了解到我家实际困难,就在社区免费为我提供了一间门面房作为操作间,支持我自主创业,简直就和自己的兄长一样亲切。”房竹引说。
  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创业就业是关键。近年来,商州区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想方设法为搬迁群众开辟增收渠道,解决了搬迁群众留不住的难题。
  杨峪河镇金鸡村11组42岁的付秀红,丈夫在城区打零工,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上学。2018年,付秀红一家从40里开外的小山沟搬迁到楚山社区,住上了106平方米新楼房。
  为了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问题,楚山社区根据个人家庭情况和就业意愿,为付秀红安排了公益岗,每天打扫两次卫生,月工资500元。“原来租住三楼房子,要到一楼洗衣服,房东嫌浪费水,我就把衣服提到河里洗。搬迁以后,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有了稳定收入,日子越过越好。”说起小区的生活,付秀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据了解,楚山社区是商州区2020年6月融合杨峪河镇下赵塬移民搬迁安置点、杨峪河镇移民搬迁安置点和民主避灾生态搬迁安置点成立的易地搬迁新型城镇社区,社区共有12个居民小组,1840户、7309人。除了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外,长期居住的群众多数为老人和妇女儿童。
  搭建就业金桥,拓宽致富之路。据李建涛介绍,针对易地搬迁后续就业帮扶,楚山社区采取“五个一批”措施,今年劳务输出3031人,其中能人大户9人带动就业200余人;累计培训社区群众1860人次,就地就近安置就业1436人;社区工厂安置就业200人;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创业5人;开发公益岗位解决就业52人。
  “我们统筹易地搬迁各类后续扶持政策,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围绕稳、扩、促、保、带等关键,通过劳务输出组织、项目带动吸纳、技能培训提升、社区工厂安置、自主创业扶持、公益岗位托底等措施,全面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帮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安居乐业。”商州区农房局局长牛良斌说。
  本报记者 叶瑛 通讯员 张宏
发布日期: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