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水利惠民生”推动陕西水利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1,623
本报讯(实习记者 候思宇 实习生 贾瑞雪)8月29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化‘三个年’活动 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围绕“有序推进民生水利建设 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情况。“今年以来,我们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三个年’活动为重要抓手,大兴‘五风’纠治‘四风’,开展‘两争一创’。截至7月底,全省共落实水利建设投资320.25亿元,完成水利投资245.21亿元,同比增长2.8%,水利兴民惠民成效显著。”陕西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丁纪民说。
保障供水安全 提升民生水利基础
陕西省水利厅始终聚焦事关民生福祉的供水安全、粮食安全保障,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好水生活期盼。坚持“建大、并中、减小”发展思路,以建设稳定水源为基础,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完善农村供水网络,健全工程长效运行管护体制机制,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同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实施宝鸡峡等5处大型灌区及33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累计改善灌溉面积203万亩;合理制定灌溉计划,科学调配水源,最大限度保障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组织灌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水边旱、渠边旱”问题,保障灌区行水和周边群众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商州区创新农村供水发展模式,实现全域化统管企业化运营的典型做法在全国进行推广。合阳县成功申报全国深化水价改革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试点县;建成基层水利服务机构1105个,建成农民用水合作组织1085个,管理灌溉面积498.25万亩。截至7月底,全省年度冬春灌及夏灌累计斗口引水24.9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896万亩次,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加快推动水利建设 守护人民幸福河湖
“我们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重大机遇,着力推动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扎实推进水生态保护治理。”丁纪民说,通过实施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快建设东庄水利枢纽等重大节点工程,逐步完善“互联互通、丰枯调剂、多源统配”的供水网络,有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实现重大突破。今年7月,历经十余年艰苦奋斗,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实现先期通水,秦岭为媒,长江黄河“牵手”。东庄水利枢纽大坝、二道坝开仓浇筑,累计浇筑混凝土32.79万立方米,实现“时间过半,投资过半”。
扎实推进水生态治理保护,推动全省河湖面貌持续向好。开展了覆盖全省的2023年第一次河湖“清四乱”暗访工作,发现问题474个,完成清理整改320个。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汉丹江出境断面水质始终稳定在Ⅱ类以上,持续筑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屏障,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全省18个国家重要水源地评估等级均在优良以上。同时,加快实施商州区、黄龙县、平利县等国家级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项目,全力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防洪固堤 筑牢安全水利防线
认真做好水旱灾害汛前防御工作,开展“大调研、大排查”,聚焦超标洪水、水库安全和山洪灾害三个重点,分组开展汛前检查;修编江河、城镇、水工程防洪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分片组织演练。
不断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提升省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十四五”以来,加快全省主要支流、中小河流、重点山洪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032公里,实施了31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及时启动灾害应急响应,科学调度大中型水库错峰削峰,有效减轻了水库下游防洪压力,最大限度减少了因灾人员伤亡。
下一步,陕西省水利厅深入实施“三个年”活动,立足陕西省情、水情、地形和区域经济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两域贯通、三区互联、多库联调、五纵十横”的陕西水网格局,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系统治理,持续发展民生水利,有力保障供水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推动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
保障供水安全 提升民生水利基础
陕西省水利厅始终聚焦事关民生福祉的供水安全、粮食安全保障,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好水生活期盼。坚持“建大、并中、减小”发展思路,以建设稳定水源为基础,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完善农村供水网络,健全工程长效运行管护体制机制,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同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实施宝鸡峡等5处大型灌区及33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累计改善灌溉面积203万亩;合理制定灌溉计划,科学调配水源,最大限度保障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组织灌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水边旱、渠边旱”问题,保障灌区行水和周边群众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商州区创新农村供水发展模式,实现全域化统管企业化运营的典型做法在全国进行推广。合阳县成功申报全国深化水价改革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试点县;建成基层水利服务机构1105个,建成农民用水合作组织1085个,管理灌溉面积498.25万亩。截至7月底,全省年度冬春灌及夏灌累计斗口引水24.9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896万亩次,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加快推动水利建设 守护人民幸福河湖
“我们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重大机遇,着力推动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扎实推进水生态保护治理。”丁纪民说,通过实施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等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快建设东庄水利枢纽等重大节点工程,逐步完善“互联互通、丰枯调剂、多源统配”的供水网络,有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实现重大突破。今年7月,历经十余年艰苦奋斗,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实现先期通水,秦岭为媒,长江黄河“牵手”。东庄水利枢纽大坝、二道坝开仓浇筑,累计浇筑混凝土32.79万立方米,实现“时间过半,投资过半”。
扎实推进水生态治理保护,推动全省河湖面貌持续向好。开展了覆盖全省的2023年第一次河湖“清四乱”暗访工作,发现问题474个,完成清理整改320个。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汉丹江出境断面水质始终稳定在Ⅱ类以上,持续筑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屏障,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全省18个国家重要水源地评估等级均在优良以上。同时,加快实施商州区、黄龙县、平利县等国家级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项目,全力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防洪固堤 筑牢安全水利防线
认真做好水旱灾害汛前防御工作,开展“大调研、大排查”,聚焦超标洪水、水库安全和山洪灾害三个重点,分组开展汛前检查;修编江河、城镇、水工程防洪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分片组织演练。
不断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提升省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十四五”以来,加快全省主要支流、中小河流、重点山洪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032公里,实施了31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及时启动灾害应急响应,科学调度大中型水库错峰削峰,有效减轻了水库下游防洪压力,最大限度减少了因灾人员伤亡。
下一步,陕西省水利厅深入实施“三个年”活动,立足陕西省情、水情、地形和区域经济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两域贯通、三区互联、多库联调、五纵十横”的陕西水网格局,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系统治理,持续发展民生水利,有力保障供水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推动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