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新规”出台近两年 未成年人“防沉迷”效果如何?
文章字数:2,092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830新规”),明确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用户必须实名注册登录,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如今,“830新规”出台即将届满两年,网络游戏企业落实情况如何?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是否得到广大家长认可?如何更好地推进相关工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防沉迷”取得积极成效
“国家‘防沉迷新规’发布后,游戏行业积极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已整体构建起全球最为先进高效的防沉迷系统。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家长认可现阶段防沉迷工作成效。”中国音数协第一副理事长兼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近日在“游戏再认知论坛”上发言称,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突出问题已得到进一步解决。
“830新规”实施以来,国内游戏厂商积极响应新规政策,也主动探索上线新防沉迷举措,推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以腾讯为例,根据其今年一季度财报,未成年人在游戏时长、流水中占比仅0.4%和0.7%,较3年前同期大幅下降96%和90%。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指出,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工作成效凸显——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月活跃用户数、消费流水等数据,同比都有极大幅度减少。
打击网游黑灰产业链
随着未成年人防沉迷规定愈发趋严,不少“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监管”的黑灰产接连涌现。
如“租×玩”“虚×租号”等租号平台,内置“上号器”一键启动登录游戏。还有不少依托电商平台交易的游戏工作室,采用扫码登录、提供账号密码的方式进行出租,以低价吸引用户。某电商平台上销量前十的租号店铺月销量都在18万以上。
此外,瞄准“未成年人想绕过监管玩游戏”的“商机”,有诈骗团伙通过对外发布“低价解除防沉迷”“帮助充值买皮肤”等广告,引诱受害人,骗取其游戏登录账号(通常是社交账号)、密码及支付密码,用于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邓宏光说,之所以要对涉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的网络黑灰产进行打击,是因为其可能会对未成年人,尤其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而设置的实名制度造成很大的冲击。
一些游戏公司也推出相应对策,如设置“黑产实名举报”渠道,一键点击即可进行举报。针对第三方租售号平台上线限时、限设备、限游戏的“升级版人脸识别”功能,只向疑似由黑灰产代过人脸的高风险账号开启。用户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在首次触发人脸的设备和游戏内完成人脸识别,否则账号就会受到限制。
人脸识别的应用将不少号称代过人脸的黑灰产直接屏蔽在外,但对于是否可以复制经验扩大人脸识别的适用范围,尚存争议。那么,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用和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边界在哪里呢?
多方协力形成长效治理
在腾讯游戏未成年人守护营地服务热线接线平台,不时会有家长打来电话抱怨孩子用自己的账号绕过监管登录游戏,不仅长时间打游戏,而且还进行了充值。
16岁男生罗某玩游戏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大概从3年前开始,他就陆续往游戏中充值。他的账号是用住在隔壁的姨爷爷的身份信息注册的。系统显示,罗某账号通过了4次人脸识别,每次弹出人脸认证时,他就会让姨爷爷帮忙认证通过。
还有一名13岁女孩用父亲账号和付款方式在某款游戏中充值,父亲核对交易流水后发现。在和接线员的投诉电话中,女孩父亲似乎还在气头上,直言“当即就把她揍了一顿”。接线员进一步询问得知,女孩是二孩家庭的姐姐,有了弟弟之后父母有时缺乏对女孩的关注,而手机游戏就成了女孩情感转移的一种选择。
一名接线员告诉记者,她处理过的家长投诉孩子玩游戏、充值的电话有很多,其中不少事例中的未成年人通过套用成年人账号、骗成年人说给对方“拍个照”指导对方变换表情等方式越过人脸识别障碍,从而顺利进入游戏。而大部分事例背后都暴露出家长对孩子“缺少陪伴”“缺乏管束”“动辄打骂”等问题。
对此,受访专家均表示,家庭监护缺失问题,是导致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不能仅依靠游戏平台。近日,广东消委会也面向广大家长发出消费提示,提醒家长强化教育引导、加强未成年人游戏行动监督,妥善保管手机和支付密码,履行监护责任。
北京立方(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喻志蕴认为,未成年人保护应该是社会、家庭、平台三方共治的一个系统工程。游戏平台防沉迷是一个重要课题,但平台不是唯一主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在我自身实践接触到的未成年人事例中,我感觉到沉迷网络游戏只是孩子使用网络遇到的问题之一。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家庭监护的不当,或者说是家庭监护的缺失。”
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主任朱芸阳建议,在维持现有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和企业创新不断完善技术手段。坚持多方共治,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压实家庭、社会责任。游戏行业应该推出更多对孩子有益的游戏,例如一些国家用游戏方式帮助孩子模拟场景,告诉孩子如何树立网络安全观、提高网络素养等。 孙天骄
发布日期: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