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陕西在主动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
文章字数:1,63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陕西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走出一条省域现代化建设的路子,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有利于增强自身发展动力、促进经济“长个子”“强体魄”,对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发挥比较优势,把握工作着力点,在服务和融入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
  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更好推动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提高供给和需求的适配性,促进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实现市场活力、社会创造力和政府导控力的协同增效。
  坚持扬优势和补短板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能源、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积极破解中高端供给能力不足、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流通现代化程度不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差距较大、开放短板明显等堵点难点,在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扩大市场规模、畅通经济循环上服务全局战略,为融入全国发展大局体现担当、作出贡献。
  坚持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有机结合,围绕畅通经济循环深化改革,促进各项改革系统集成,加大宏观政策调控管理,强化政策文件一致性评估,确保政策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共同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服务自立自强和深化开放合作有机结合,保障粮食、能源和重要战略资源安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保障全国安全发展作贡献,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中持续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陕西更好服务和融入全新发展格局,不是一时一地之举,而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整个过程,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取得更大成效。
  将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作为重要支撑,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在打通堵点形成国内大市场上作出陕西贡献。
  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制造业为主体、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构建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带动供需有效衔接。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加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改革,切实解决产业链与创新链、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科教大省实力担当。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咸阳一体化、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促进关中创新资源、陕北能源资源和陕南生态资源深度融合,走出具有陕西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子。
  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配置体系,加快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区)在畅通要素流动渠道等方面改革探索、先行先试,引导各类要素向重点区域、高端产业、领军企业、优质项目集聚。
  针对开放不足短板,坚持通道平台一起建、贸易产业一起促、内外开放一起抓,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努力把陕西打造成新时代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着眼实现共同富裕,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拓宽收入渠道,推动低收入群体持续较快增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
  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持续提升风险防范的预判性主动性,坚持面上风险防控制度化、点上隐患处置即时化、重点领域排查常态化,切实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张建涛 作者系陕西省信息中心研究员
发布日期: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