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教育部启动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陕西250个少先队中队被命名为“全国红领巾中队”
25名教师获评2023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
教育帮扶 点亮乡村振兴路
科技馆里过暑假 学习玩耍两不误
延安市宝塔区2023年集团化办学启动
暑期“贩卖焦虑”成生意 别用孩子心理健康去“埋单”
陕西举办省属国企专场招聘会
陕西省级人才计划申报推荐工作启动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暑期“贩卖焦虑”成生意 别用孩子心理健康去“埋单”
进入暑期,很多网友刷短视频时,突然发现一堆所谓“老师”,都在苦口婆心地告诉家长“暑假有多可怕”“如果不努力就会被拉开差距”“这就是残酷现实”,接着便开始卖书、卖课。
“制造焦虑的炒作!”这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到这些视频时的第一感受。作为教育学者,他担心,家长们看完这些视频会加重教育焦虑,被卖书卖课的账号骗了钱,“最担心的还是这些短视频制造的焦虑,会影响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前,“双减”政策落地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非学科类培训协同监管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为此,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保持工作力度不减、韧劲不松,深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切实减轻学生假期负担。同时,要求各地要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慎重选择校外培训,多关注孩子身心健康,不盲目跟风报班。
“暑假最可怕”短视频的实质是贩卖焦虑
北京的马女士有一双儿女,儿子上初中,女儿上小学,面对小升初以及中高考的压力,她有时也非常焦虑。她觉得,“暑假最可怕”的视频会加重家长的焦虑。“短视频忽悠家长给孩子报班,就是火上浇油。”
“这些短视频宣传的所谓‘暑假最可怕’,就是在贩卖焦虑。”仔细分析这些短视频后,熊丙奇一针见血地指出。他认为,这就像实施“双减”政策之前,培训机构打出的“你不去培训,就培训你的对手”广告语一样,都是在刺激学生和家长,让学生和家长不淡定,“这种焦虑心态,显然不利于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王娅莉也同意熊丙奇的观点。作为陕西省语文学科带头人、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初中高新校区语文教研组组长,她认为,“暑假最可怕”的渲染,其实是一些商家在利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待,制造教育焦虑。她分析,短视频主播主要抓住了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促使家长加大孩子的学习压力;同时,迫使家长千方百计为孩子买书买课,从而拓展商业运营空间;最后,再将中高考的压力传导到小学,形成关于教育资源的抢夺与恐慌。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王娅莉发现,学生的焦虑其实主要来自于家长,而非学校。家长施加的压力让孩子没有喘息机会,甚至无法完成学校的基本学习任务。
家长要有拒绝“贩卖焦虑”的定力
仔细观察和分析了“暑假最可怕”短视频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认为,这主要是主播或商家制造学生及家长的教育焦虑,从而达到卖书卖课的目的。
陈祉妍认为,面对铺天盖地制造教育焦虑的短视频,缓解家长焦虑的最好方法是改变家长的观念,避免盲从。
她建议,孩子在学校学习阶段,可以跟着学校老师的进度。假期是孩子探索自己并发现自己的最好阶段,不要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而是要支持孩子的自我探索,让孩子有机会做想做的事情,“这样孩子不辛苦,家长也会减轻焦虑”。
她认为,家长要看清商业炒作背后的利益链,避免被教育焦虑绑架。她观察到,线下培训机构取消后,很多机构开始推出网课,变相压榨孩子们的时间,获得商业利益。“还有一些平台打着公益课名义,变相卖书,并非是真正的公益行为。”
“我也呼吁大家做理智型家长,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孩子需要社会实践、阅读自然、经历考验,家长要做的是陪伴和适度指导。”王娅莉说。
当孩子遇到心理困扰,要做到“四住”:站住、稳住、挺住、立住
王娅莉建议,家庭应该减轻孩子的学习焦虑,增加社会活动,制订合理的成长计划。学校应该减轻假期的书面作业,增加社会实践作业,特别是小学,更要把假期时间还给学生。社会应该反对和抵制“贩卖焦虑”,净化网络舆论环境,为孩子打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当孩子遇到心理困扰时,专业人士建议家长要做到“四住”:站住、稳住、挺住和立住。站住:停下来想一想,这个问题是什么,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稳住:家长是孩子的稳定器,家长内心安定孩子才会有安全感,焦虑的父母会培养出更加焦虑的孩子;挺住:当孩子有情绪问题时,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与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痛;立住:家长是孩子心灵的主心骨,先不能摇摆,与孩子沟通发生了什么,如何帮助孩子。
除此之外,她还建议自媒体要自律,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不能为了获取流量与利益不顾孩子身心健康。
“学生过假期,应该接受更多的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还是学校教育。”熊丙奇认为,社区要为学生提供暑托服务或者暑期活动场地、资源,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暑假生活有更多的选择”。
李华锡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