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赋能千行百业 人工智能应用多点开花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美团无人机第四代新机型,可在“零下20度至50度”的中雨、中雪、6级风、夜晚等环境中稳定飞行,能够适应97%以上国内城市的自然环境要求,配送距离提升35%,最远可达5公里;京东智能初筛机器人,可以检查人的心电、心率、血氧,还能通过综合分析免疫、呼吸等系统给出身体状况指数及营养补充建议……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工智能新产品集中亮相。
  近年来,人工智能加快赋能千行百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工厂方兴未艾。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超算、智算、云算协同发力,算力规模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科技企业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田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主要是围绕“五新”,一是“新基建”(AI芯片、智算中心、基础大模型),二是“新终端”(AR眼镜、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等),三是“新交互”(AR元宇宙),四是“新服务”(AIGC、ChatGPT类产品等),五是“新伦理”(大模型伦理、生成式AI治理)。
  大模型应用多点开花
  近来,大模型掀起新一轮智能化热潮。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华为“盘古”、商汤“日日新”、网易“伏羲”等30多个大模型亮相,其中不少通用和行业垂直模型是首次登场。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研发的大模型数量排名全球第二。一些垂直专业类大模型不断深化落地,生物制药、遥感、气象等大模型正在发挥纵深优势。
  “在应用层面,大模型最大优势是强大的生成能力和涌现能力,不仅在个人消费场景下可以提升消费体验,在产业场景下也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创造商业价值。”中金公司研究部硬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彭虎表示。
  当前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比较集中,未来需要拓宽人工智能应用,重视高质量数据积累,尝试在算力芯片上实现技术自主。既要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也要在应用上百花齐放。
  多方协力促产业创新发展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下游应用的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将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中。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近日表示,将加快研究制定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引导各界集聚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攻关力度,加快推进软硬件适配,构建从智能芯片到算法框架到大模型的全栈式产业链。打造生态主导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开源社区建设,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人工智能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落地于产业,服务于人。”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说,应携手各方伙伴,以优质模型、澎湃算力让企业的“黄金数据”发挥出高效用,助力产业创新发展。 班娟娟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