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县域经济
第04版:国内聚焦
标题导航
毕业既能学到一门职业技能 升学道路又日趋多元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
陕西平利:茶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亮点
陕西省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
收好这份中小学生安全防汛指南
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举行
全国社区社会组织超过175万家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好这份中小学生安全防汛指南
步入7月,全国各地中小学生陆续迎来暑假生活的同时,多地因暴雨天气频发也进入汛期。记者近日采访相关部门,就中小学生如何过一个快乐安全的假期、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等问题,为暑期的中小学生提供安全防汛指南。
首先要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
专家建议,各学校要加强暑假安全教育,通过学校电子屏、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全面开展防溺水等安全教育。
要牢记“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其次要学会溺水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关于溺水,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
误区一:人一旦溺水,一定会扑腾并大声呼救,附近若有人则很容易获救。
事实上,溺水大多悄然发生。溺水时吸入空气是第一需求。当人的口鼻在慌乱中短暂浮出水面,本能地只会全力吸气,此时会有大量的水呛入气管,根本来不及发声。
误区二:只要会游泳,溺水概率很低。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溺亡者都会游泳。大部分初学者在静水的所学,根本不足以应对自然水域的各种复杂情况。
误区三:只要水面平静,下水就不会有危险。
事实上,自然水域水面下的暗流、暗礁、水草、沟壑等,都可能对人造成生命危险。
民警介绍,万一溺水,要懂得科学自救。淹溺进程很快,若抢救不及时,一般4至6分钟即可死亡。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而手脚乱蹬、拼命挣扎,会使身体下沉更快。
要仰泳露鼻。屏住呼吸,放松肢体,尽可能保持头向后仰、面部向上的仰泳体位,使口鼻露出水面,有节奏、缓慢地一吸一呼。要深吸浅呼,吸气要深,呼气要浅。
第三要学会科学应对暴雨、冰雹等天气。
暴雨天,要注意添加衣物,减少室外活动。下冰雹时,应在室内躲避,如在室外,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室内,避免砸伤。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应避免渡河,防止被山洪冲走。暴雨过后,不要靠近危险的房屋、墙体、坑塘等。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尽量寻找低凹地藏身,或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要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新华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