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县域经济
第04版:国内聚焦
标题导航
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 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西延高铁加紧建设
陕西淮海100万辆钠电新能源车辆项目投产
西安发现唐代宫人墓地
我国拟专门立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全国耕地总量减少势头得到遏制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安发现唐代宫人墓地
6月26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发现,在西安市莲湖区枣园街道三民村、陈家寨和沣东新城三桥街道贺家村等地相继发掘魏晋至明清时期墓葬1200余座,主要以隋唐时期中小型墓葬为主。从墓主身份来看,可以概括为“一个主体,三个特殊”的隋唐长安城居民葬地特征,即以城西庶民小型墓葬为主体,以宫人墓、宦官墓和番人墓三个特殊人群为特色,兼有中低阶武官墓葬。
三民墓地发掘西晋至隋唐时期中小型墓葬280余座,其中,唐代宫人墓地为本次考古重要收获。宫人墓共计57座,可分为9排,各墓之间无打破关系。墓葬皆属直线形土洞墓,主要由墓道和墓室组成,水平残长约3~7米。墓道为斜坡底,墓室空间狭促低矮,仅可容棺。墓葬均为单人葬,墓主仰身直肢葬,头向南。随葬品以陶罐、壶为主,部分墓葬见有贝壳、铜镜、玉石饰品和黛板等女性妆扮用品。
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分析,墓葬时代当属唐代初期。经鉴定,20座人骨保存较好的墓葬墓主皆系20-30岁的年轻女性。“这批墓葬形制与葬俗一致,排列有序,显然经过严谨规划。结合以往在此地西南发现的唐太宗、高宗及中宗时期的宫人墓志推测,此次发现的墓葬应系唐初宫人墓。”负责此次考古工作人员说,“该墓地的发掘首次发现了唐代宫人墓地东兆沟,明确了墓葬排列方式,进一步确定了宫人墓地的分布范围及其埋葬序列。”
与此同时,在宫人墓东部发掘4座唐宫廷内侍墓葬,表明此处亦属唐代宦官葬地,且以开元前宦官为主,生前居住于长安城内西北坊,晚期随着政治中心向大明宫转移,宦官也更多地选择居住在离大明宫更近的长安城内东北坊,按照就近埋葬的原则,卒后埋在了东郊浐灞一带。此外,还发现有10余处唐代小型兆沟墓园,墓园内多分布有带一至三个天井的长斜坡墓道土洞墓一座或多座,印证了唐代文献关于墓田制度曾施行于低级别官吏及庶人墓葬的记载,完善了关中地区唐代墓田制度的序列。
陈家寨墓地共计清理有北朝隋唐时期中小型墓葬581座和金代墓葬2座,出土文物约有1500余件组。这些墓葬跨越北朝隋唐近500年的历史时期,为目前关中地区发掘这一时期中小型墓葬数量最多的一次,是探讨北朝隋唐以来长安城居民居葬关系的重要实例。
贺家墓地发现一座长斜坡墓道双天井砖室壁画墓,总长不足15米、深3.3米,使用石封门,甬道及墓室绘制壁画。根据墓志铭记载,墓主康比比,或为粟特人,葬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为唐长安城西郊目前发现最早壁画墓。
墓室东壁的乐舞场景清新悠闲,各人物间的排布错落有致,正中欣赏乐舞的胡人女性形象极有可能为墓主人,在以往的唐墓壁画中少见。出土随葬品43件(组),主要以彩绘陶俑为主,其中天王俑脚踏5只小鬼,造型复杂,胡人俑肌肉紧绷,齿舌毕现,堪称精品。
“值得注意的是,关中地区开元前期壁画墓发现极少,学界对于这一时期壁画布局不甚了解,该墓部分壁画内容同期少见,分布位置特殊,体现出玄宗规范丧葬制度之前壁画存在的多样性,为神龙至开元晚期唐墓壁画的演变提供了实证资料。”负责此次考古工作人员说。
本报记者 魏建军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