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暑期档”将启助推旅游市场再升温
辽上京遗址考古取得新突破 首次确认宫城位置
西安7家旅游景区晋级为国家3A级景区
西安地铁2号线部分站点站名标识“更新”
曲尺榫卯写人生
非遗“唐菓子”焕新中式糕点 文创产品“烘焙”盛唐文化
安康将于端午节举办汉江龙舟节
多地皮影戏班齐聚“中国皮影之乡”:好戏又开场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地皮影戏班齐聚“中国皮影之乡”:好戏又开场
6月13日晚,暑热尚未退散,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州故城的非遗展演馆已座无虚席。湖北云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秦理刚带领团队为观众表演皮影传统剧目《西游记》选剧《猴王借扇》,神话故事类剧目一直是云梦皮影的当家好戏,除了优美的唱腔和行云流水的表现手法以外,艺人还将现代光影融入场景切换中,闪转腾挪之间尽显玄幻色彩。
为期5天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分会场活动暨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正在当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流派的11家皮影和木偶艺术团齐聚环县,与当地20余家道情皮影戏班一起,为观众每天演出10余种不同类别的剧目,让观众在锣鼓铿锵的热闹中,一探传统民间艺术的“门道”。
一曲赏罢,坐在台下观看演出的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麻国钧表示,传统剧目《西游记》是很多民间剧团和地方剧团都有的剧目,云梦皮影的独到之处在于维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加入技巧,将戏演活了、演得出彩,人物的变化很自然,这是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的体现。
“每个地方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环县是‘中国皮影之乡’,来这里展演,既能借机推广云梦皮影,也能和其他团队互相交流、切磋碰撞,是个难得的好机会。”秦理刚说。
据了解,环县素有“中国皮影之乡”的称号。2006年5月,环县道情皮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1月,环县道情皮影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口中翻转说唱,手里弹弦拉弓、脚下踩鼓打点,已经81岁高龄的泰山皮影艺人范正安每天都不忘为游客奉上自己的拿手绝活《泰山石敢当为民除害保平安》。一人分饰多角的表演形式“十不闲”让不少游客兴致满满,一场下来,老人虽然满头大汗却也神采奕奕。
“8岁就开始干这行了,73年没有离开过这个舞台,现在已经和皮影融为一体了。”范正安一边收拾着行头一边说,“要自己编节目,自己做戏偶,自己演节目,还要学习弦乐、打击乐等多种乐器;‘十不闲’的表现手法现在传承下来的很少,对我来说,已经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了。”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范正安也是泰山皮影第六代传承人,他对皮影艺术和民俗文化有着很多独到的见解。谈及此次来环县参加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的心得,他连竖大拇指说,“环县有几十家皮影戏班,这是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让我非常感动。”
夜幕降临,好戏开场。随着灯光开启,幕布间光影流动,人物渐次出场,高昂的曲调响起,《全家福》《龙宫借宝》等故事在环州故城精彩上演。舞台下,已经围满了早早吃过晚饭的观众,一幕幕精彩的古今戏曲带给人们视听的享受,新鲜的内容、精彩的演示、优美的唱腔不时博得观众的喝彩。
为了让观众近距离了解皮影戏,在展演之后皮影艺人还安排互动体验环节,展示皮影戏“贴”“拿”“打”“拉”“唱”精湛技艺,让观众可以细细品味,尽享皮影戏的魅力与风采。
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王立洲表示,皮影戏既是传统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轻人对此知之甚少,希望通过举办节会,吸引更多人前来观看,从而了解、热爱、传承皮影艺术。
乔洁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