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情深深雨蒙蒙中的慰问、锦旗和喜报
■ 范超

  时令很快就到了五月,遍野庄稼小得盈满。这一天,接到单位要来组团慰问驻村乡村振兴干部的消息,范作家第一时间就与年轻的村书记刘轲东沟通接待事宜,刘书记正在陪区上乡村振兴方案专家调研组的进村考察,他很重视,立即让保洁人员将村委会内外环境进行了打扫,并要特意安排制作了一封感谢喜报,表达村上对包括范作家单位等各级支持发展的敬意和谢意。范作家难拂好意,权作汇报载体。单位“万千行动”帮扶干部,分散在长安区和高新区的多个村子,范作家所在的苗驾庄村位于几个区县交接的边缘地带,所以慰问团一行午饭后从西安出发,挨个走一遍,到达范作家这里的时间已是下午三点半后,其时夏雨霏霏。
  入夏后多雨,已经下了好几天,据说还要下多日。范作家站在风雨中,迎接到慰问团后,即兴赋诗一首:五月榴花红似火,美女领导看望我,贵人出行惊风雨,乡村振兴结硕果——引来大家一片叫好声,氛围一下轻松和谐起来,走到村委会后,大家了解情况,共谋发展,相谈甚欢。看话题说得差不多了,刘轲东书记适时拿出工作集锦、文图并茂的感谢喜报,范作家也拿出之前请著名书画家李建安等题写的“范超乡村文学书院”条幅,趁大家莅临,随即举行了简朴又隆重的分院成立仪式。范超乡村文学书院是范超文学馆的延伸和扩大,将在有条件的地方不断复制模式开辟分支,散叶,挂果,结香,以期弘道行文——文化铸魂,文化惠民,文润乡里,造福乡村文化振兴。范作家、村书记与慰问团成员们手捧感谢喜报、书院题名等齐聚村牌前合影留念。
  这张大红喜报的主旨是表达感谢,标题为《以文化赋能乡村文学添彩振兴助力苗驾村美誉工作大提升》,充满激情的写到: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今后多年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大明宫遗址区保护办积极响应西安市委《关于进一步做好“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报名推荐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的首批人员,范超同志荣幸的被组织选派担任高新区灵沼街办苗驾庄村乡村振兴顾问。参加曲江新区誓师动员会和高新区现场推进会后,他充分认知到开展“万千行动”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需要,入村至今,即以文化兴乡的实际行动投身到乡村振兴的洪流中,通过以查阅资料、开会掌握、入户走访、田野调查研究等方式逐步熟悉村庄情况,并结合本人实际,竭力发挥长项,从仔细挖掘深厚区域文化底蕴、在《西北信息报》等省报纸及“西北在线”等融媒体开设“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报告”等专栏,发表多篇大块文章积极弘扬传播及认真撰写政协提案、社情民意等方面实现突破,在组织关怀与社会各界支持下,已逐步形成“汇聚各方力量弘道兴文,以文学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升苗驾美誉”的工作思路,积极按照要求指导村上在基层组织功能、干部人才队伍、产业发展模式、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加以优化提升。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可以说不辱使命亮点多,忠诚履职新意到,用一颗真心奉献温暖父老乡亲,用满腔大爱书写弘扬热土价值,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初步探索出一条文化新路,为助力乡村振兴持续贡献“独具特色的个人文化品牌力量”,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广泛受到关注与好评,亦不负组织的期望与信任——苗驾庄村村民委员会。
  雨中送别慰问团后,当晚,单位就发出了包含有配发这张感谢喜报在内的美篇报道,题为《情系乡村振兴,慰问帮扶干部》,大意是:为推动全区“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走深走实,5月26日,柳副主任及兼任工会主席的罗副主任带队前往长安区、高新区定点帮扶村,看望慰问9名“万千行动”帮扶干部,为他们送去了牛奶、米面油、电风扇等物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慰问。
  慰问组一行详细了解了帮扶干部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帮扶干部扎根基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及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将大力支持驻村干部开展工作,使大家能够真正沉下心、扑下身抓好乡村振兴工作。
  多名帮扶干部自到任以来,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切实做到与村委会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基本信条,为帮扶村的长远发展、群众幸福生活做了一系列好事实事。在慰问过程中,冯村、苗驾庄村村委会分别为赵菊、范超两名帮扶干部送去锦旗、感谢信,对帮扶干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认可。各帮扶干部纷纷表示,将不负组织信任与重托,主动靠前担当作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这其中写到的冯村为驻村职业经理人赵菊送锦旗一事,同样极富特色,饶有趣味,值得一提,刚好之前的2023年4月,范作家随西安市政协农业农村委“‘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常委会协商专题调研组”一起,先后参加了赴碑林区、鄠邑区实地调研和在机关举行的两次政情通报会,所见所闻,很有感触,所思所悟,更受启发。这让他想起了春节期间大体相似的一件真实和鲜活事例,经过认真了解分析,给市上写了一份汇报材料,题目就叫《以推动特色文化资源走出去为抓手增强集体经济“创收力”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实录如下:
  社火是我国传承已久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起源和兴盛于西安市高新区灵沼街道的“冯村射虎”,更是代表了西安社火的最高水平,“冯村射虎”被誉为“三秦绝技、长安第一”,表演时变化无穷,以擅长扮演戏剧小说故事、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等,以高、奇、旋、妙著称。“冯村射虎”已于2018年成功入选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1958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时,冯村射虎还曾以陕西省代表队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全国民间艺术表演大会,并做出精彩表演,赴京演艺人员受到了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我的同事赵菊同志,根据组织安排,赴高新区灵沼街办冯村任集体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一职,其工作侧重就是运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帮助村集体经济组织选准发展路子,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让农村集体经济走上“公司化”发展之路。赵经理到任后,就在积极整合该村以社火等独有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力求突破,积极对接西安曲江各大文化机构和文旅景区,开始加大“冯村射虎”的宣传推广力度。多次与冯村村委干部和老艺人一起到曲江文旅的相关景区推介对接,并进行现场踏勘,沟通研讨,协商交流,完善演出方案,最终于春节演出旺季,成功带领“冯村射虎”从乡村走到了城市。
  这其中包括:一是组织“冯村射虎”表演团队在易俗社文化街区参加了2023黄河流域九省(区)民歌春晚陕西站的演出录制节目工作,其中,划旱船、扭秧歌、竹马等民俗文化表演作为代表陕西省特色的非遗年俗表演,在黄河春晚的节目录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演出效果。二是将“冯村射虎”积极融入2023年春节期间“中国年”方案。加大了与各文旅景区的对接力度,对演出方案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用热闹的社火表演,特色的非遗年俗文化元素打造记忆中的“中国年”。八天时间里,在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进行的“冯村射虎”表演,每天都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前来观看,将节日氛围渲染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同时段冯村射虎团队还在兴庆宫公园进行热闹的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民俗文化展演,让众多游客在热腾腾的烟火气和地道年味中,感受到了浓厚的春节气氛,欢度了快乐假期。
  据了解,在这几项春节文化活动中,近500人参与的“冯村射虎”系列精彩节目,在为市民和游客送上浓厚民俗风味演出大餐、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调动起了村民们增收的积极性,更是极大拓宽了村里集体经济的增收渠道(原来该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范围中就没有写到文化演出这一项,而且像这样大规模走向城市演出创收也是多年来第一次),激发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活力,直接为该村带来50万收入,人均收入亦很可观,一时在社会各界传为美谈,区里、街道和村上以此为契机,正在探讨进一步公司化运作的可行性。所以综上所述看来,此举足以堪称“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一个最新最实的样板例证,获得村委会代表乡亲们敲锣打鼓赠送的锦旗,可谓名至实归。当晚更晚时分,苗稼庄村刘书记转发慰问报道后,饱含希望的恳切说到:已经按照需要,给区上专家考察团详细介绍了村情和诉求,但愿这次能给咱村集体经济增加一些创收吧。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