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工业经济
第04版:绿色环保
标题导航
黄河岸边 绽放“七彩之光”
加强日常巡查力度 确保监测数据准确
组织禁烧夜查 严防大气污染
升级改造铸造行业 提升环保治理水平
图片新闻
新版《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发布
生态环境保护你我齐参与
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超8亿千瓦
小区垃圾分类覆盖将超九成
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版《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发布
部分物种濒危状况持续向好
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昆明举办。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2020)》。
开展生物多样性濒危现状评估和红色名录制订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界的共识。2013年和2015年,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别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红色名录自发布以来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成为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协议、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分析和制定保护对策的重要科学依据。
近10年来,随着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力度不断加大、科学研究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进化和保护等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动植物濒危物种保护管理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于2020年再次联合对红色名录进行科学调整,最终形成此次发布更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实现对中国现有分布的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生存状况的全面评估和更新。本次评估汇集了全国相关研究院所、大学等数百位专家的力量,覆盖了全国野生高等植物39330种、脊椎动物4767种。
与上一次评估工作相比,本次评估的物种数量有较大增加。本次评估涵盖的高等植物较上一次增加4880种;脊椎动物较上一次增加410种。同时,物种基础资料得到了极大丰富。本次评估中,有595种高等植物和157种脊椎动物因相关数据得到补充,其濒危等级获得了更新评定。
据介绍,此次评估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受威胁物种的变化情况。评估结果显示,我国的野生植物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脊椎动物受威胁状况的恶化趋势有所减缓,部分物种濒危状况持续向好。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影响,依然有一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一些重要生态系统退化,珍稀物种生存受到威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说,“因此,我们需要定期开展物种现状评估,及时掌握受威胁情况并制订红色名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寇江泽 李茂颖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