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牡丹:国色天香倾城国
■白来勤
  牡丹原是野生在秦岭山中的一种植物,西汉时开始用它的根皮做药材,称“丹皮”。在我国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由于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早在隋唐时,牡丹就被培育成观赏的花卉,品种也逐渐多了起来,在唐代甚至已名闻天下,不仅皇宫中种了牡丹,还在骊山专门设有牡丹花园种植各种牡丹万株以上。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被拥戴为花中之王,仅是在唐朝,就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轶闻趣事。
  据记载,在唐长安兴庆宫沉香亭前,有一株奇异的牡丹品种花开时早晨为深绿色,黄昏为深黄色,深夜则为粉白色。唐玄宗看后非常惊奇,认为是花妖作怪。根据现代科学看来,会变色的牡丹是有的,如新品种“娇容三变”,花初放时为蓝绿色,盛开时就变成粉红色,将谢时又变成白色,但变色的时间会比较长,基本不会在一天之内三变其色。诗人李白醉中受唐玄宗召见,在兴庆宫沉香亭即席赋《清平乐》三首,咏唱了牡丹和杨贵妃的美丽,成为唐代著名的故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花倾国两相欢”等名句,成为用牡丹的绝唱。
  除了宫廷外,达官贵人以至平民百姓的住宅中也经常栽种牡丹玩赏。在唐宪宗和唐文宗时,曾当过宰相的大官令狐楚,位于长安开化坊的住宅里的牡丹就非常有名。诗人李商隐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赏识,应邀在其幕府工作,看到令狐楚住宅的牡丹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七律·牡丹》一诗:“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诗人以奇妙的构思,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最后诗人突发奇想,欲寄牡丹花叶于巫山神女。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
  在唐代,牡丹以深色花为佳,最有名的品种为“姚黄”“魏紫”,分别称花王和花后。姚黄花开时直径可达尺余,观赏的人多得挤到墙头、站在人肩头的地步。观赏魏紫甚至要收费,每次至少十几个铜钱。此外,深红色的牡丹亦属珍品,备受时人喜爱。
  每年春暖花开时节,唐代长安城都要举办花卉比赛,同时当场进行交易,牡丹当然是最主要的。凡品种新奇稀少,就会吸引更多的人观赏点赞而卖得高价。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秦中吟》的最后一首《买花》中,就记述了当时长安城内牡丹花市上的情况,其中有“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之句,意思是说盛开的百朵大红牡丹,也不过值二十五匹绢罢了。这里诗人当然说的是反话,二十五匹绢帛,对达官贵人来说当然不算贵,对穷人来讲那绝对是天价。诗人柳浑也在诗中写道:“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棵。”由此可知在唐玄宗天宝年间的牡丹价格是多么的惊人,一棵牡丹竟卖到几万个铜钱,而当时的米价也不过每斗二、三十个铜钱。
  唐皇好佛,故寺院甚多,而许多寺院中都培育有特别出色的牡丹。因为僧人们有空闲时间,且种花在他们眼里也是高雅之事,故愿耗时费力研究之。
  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杭州还没有牡丹花,只有当地开元寺的僧人惠澄从长安运了几株回去栽在寺里的庭院中,四周还围上挡风隔人的栏杆,唯恐损害花木。春末牡丹盛开时,惠澄怕阳光晒坏了花,特别找了张油布当幕帐遮盖其上以作保护。这就有了白居易在《买花》诗中写的“上张幄幕庇,旁织篱笆护”。有一个从会稽来的读书人徐凝在开元寺观赏了惠澄栽植的牡丹后,又听说刺史中书舍人白居易将要来参观,兴奋地在寺院的粉壁上写下了《开元寺牡丹》一诗,盛赞牡丹“虚生芍药徒劳妒,羞煞玫瑰不敢开”“唯有数包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白居易到寺院赏花时,一见此诗心情大悦,遂特别邀请徐凝到府中做客,品茗论道。
  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长安大慈恩寺院内有牡丹两丛,每次花开五、六百朵,引得游人如织,络绎不绝。一次有几个官员在寺内游览,有位颇有身份的官员在颇为赞赏这两丛牡丹雍容华贵的同时,又连连摇头,不住叹息道:“世上所见的好花,怎么都是深浅紫色,怎么没有深红色的呢?”主持老和尚听后,微微一笑说:“哪能没有?只是诸位没见过而已!”这几位官员因此在寺内留恋不去,就连夜里也宿于寺院,四处寻觅,却怎么也没有找见深红色的牡丹。第二天早上老和尚说:“看到诸位如此喜爱名花,我也不敢太珍藏了,但看后请不要告诉外人。”见几人不断点头称是后,老和尚领一行人到一幽静所在,轻轻地打开一个房间,内有佛像及幕帐,开启幕后暗门,却是一精致小院所在,院中央以柏木建了围栏,栏内有牡丹一丛,朝阳下,深红色的数百朵大牡丹花缀着点点晶莹的露珠,正在盛开,好似一团团火焰在升腾,这几位官员立马瞪直了眼睛,一直到天黑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些人走后老和尚后悔了,暗暗叹息:“我辛辛苦苦栽培了二十多年的红牡丹,才出了这么一丛与众不同的,一时高兴让生人看见了,今后不知能否保留住?”后来和尚应邀与人在外喝茶时,被匆忙赶来的徒弟告知,红牡丹被人连根带土强抢而去,邀他喝茶的的年轻人却满脸歉意地对他说:“听说您有名花,举家都想一观,不敢开口相求,怕您不愿割舍,只好用此下策。我已在寺中留下白银三十两和佳茗二斤,聊作酬谢!”难怪诗人常建游览了破山寺后,在自己的诗作《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发出由衷的赞叹:“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唐代的诗人们,在观赏牡丹时,见景生情,写下不少诗篇诗人刘禹锡在他的一首《七绝·赏牡丹》中认为牡丹远胜芍药和芙蓉,称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冬,武则天不知哪根神经作祟忽然兴致大发欲游览御花园。时值严冬白雪遍地,万木凋零。有人谄媚地进谗曰:“何不下道圣旨,令百花翌日吐芳,百花岂敢不尊真龙神威?”武则天还真把自己当成能令百花臣服的主子,登即赋诗一首作为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并令人到花园焚燃,以报知花神。据说第二天一早,凛冽的寒风中百花盛开,异卉满目,芬芳扑鼻,唯独不见牡丹来朝。武则天大怒,令人用火焚烧御苑牡丹茎秆以示惩罚,末了烧焦了茎秆牡丹也不给皇帝面子迟迟不予抽芽绽叶,遑论爆蕾吐蕊送芳。武则天恼羞成怒,乃下令将牡丹贬到洛阳。从此以后,洛阳的牡丹开始繁盛,著名的品种层出不穷,传说有个被烧焦的牡丹也幻化出一个新品种——焦骨牡丹。敢于挑战皇权,不媚上、不媚俗、守初心、持节操,君子有所不为,是牡丹的风骨,也是万花丛中的“一股清流”。
  清代末年,牡丹还被当作中国的国花。上世纪八十年代有部由当红玉女影星姜黎黎主演的电影《红牡丹》,其主题曲《牡丹之歌》称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众香国里最壮观”,经著名歌唱家蒋大为演唱后,曾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词中有这样几句话:“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孕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可谓道出了牡丹的真谛。也许正因如此,在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第二名。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出投票,向公众征求对中国国花的意向,牡丹以高达79.71%的得票率名列榜首,可谓实至名归。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