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工业经济
第04版:绿色环保
标题导航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 推动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
安康给好生态算“身价”
图片新闻
开展生活污水排查和三方运维情况检查
图片新闻
村级河长发力 村民共同参与
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划定 全线不低于315万平方公里
我国生态修复“负面清单”管控成效显著
重庆:桥下空间改造为“桥都”增色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生态修复“负面清单”管控成效显著
我国在生态修复中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负面清单”管控成效显著。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在此间举办的地球日主场活动上发布信息显示,我国在27个省份实施的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即“山水工程”“负面清单”管控成效显著。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从第一批山水工程申报开始,全国就启动了山水工程负面清单审核,明确将不符合“三区三线”管控规则、工程措施缺乏科学性、人工干预过多、华而不实的“盆景”工程等九类项目排除在中央财政资金安排之外。
截至目前,44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面积约537万公顷。从温带森林、灌丛、荒漠与半荒漠区到沼泽、河流、湖泊、海岸带,从矿山、农田到城市,山水工程既保护恢复了多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也保护修复了高强度的土地利用系统,减少了生态安全隐患,改善了生态系统质量,优化了国土空间格局。2022年,中国山水工程被联合国评为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
据介绍,为避免过多不科学的人为干涉,我国已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等“1+N”标准体系,有效指导各地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科学开展生态修复。
王立彬 张华迎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