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云南景迈山
续写人茶共生的千年传奇
景迈山茶农前往古茶林准备举行祭拜仪式(3月25日摄)。江文耀 摄

  春日景迈山,云海绕在山腰,阳光喷薄而出,在古茶林中投下斑驳的影子。
  “茶树发芽了,开山采茶了!”一年一度的春茶开采仪式近日在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中启幕。
  在开采茶叶前,景迈山上的傣族和布朗族群众祭拜茶神树、茶魂树,表达对茶树、大自然和先人的崇敬。
  人们载歌载舞,欢呼声穿透山林。“我们祭告祖先,有新茶叶可以喝了,感谢祖先种下茶树供我们吃穿住食。”景迈山茶农岩温发说。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坐落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10至14世纪,布朗族、傣族先后迁徙至景迈山定居,并开始驯化栽培茶树,逐步形成万亩古茶林。
  千百年来,生活在景迈山的布朗族、傣族先民以古茶林为核心,对山区土地集约利用和合理布局,创造了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耕地和其他生产活动在茶林外的智慧型山地人居环境。
  “老祖宗的智慧就是草、茶、林的‘混搭’。”61岁的芒景村布朗族茶农南康说,布朗族村民至今恪守先祖帕岩冷留下的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之时,唯有留下这茶园和茶树给你们,方可让子孙后代有吃有穿。”
  澜沧县博物馆副研究员熊登奎认为,景迈山古茶林与古村落的布局之妙,体现为一种“垂直海拔土地利用”方式——水源地在山顶,古茶林和村落在山地的中部,外围的防护林可以防止冬天低温和病虫害传播,而耕地则在水源充足的低海拔地区,避免种植过程中对古茶林的干扰。
  “由此,森林得以利用,茶林得以保护,村寨得以延续,彰显了先民遵循自然、保护古茶林的智慧。”熊登奎说。
  早在2004年,景迈山各个村落的电线改造就“让道”于古茶林。后来政府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景迈山的古村落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
  多年来,当地政府和村民都致力于保护景迈山“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景观结构。如今,行走在景迈山,古茶树枝干遒劲,叶片茂盛,传统民居风貌依旧,消防、饮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景迈山上的村民说,曾经的村落低矮破旧,政府部门在保留原有风貌基础上进行修葺,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大幅提升。
  走在古茶林里,不时能见到采茶的茶农。1984年出生的傣族茶农仙贡已是远近知名的茶人。仙贡一家世代以种茶、卖茶为生。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2010年仙贡成立澜沧县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200多户农户加入其中。2012年,她贷款在山上开办农家乐,接待茶商和游客,并通过茶旅融合的方式发展成为食宿一体的特色客栈。
  仙贡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如数家珍,树上的花蜘蛛是除虫利器,地上的枯树叶是肥料。“倒下的枯木我们也不会搬走,这是山林最好的养料。”她说。
  在景迈山上,各世居民族自发形成了保护古茶林的“村规民约”。“严禁在古茶林内使用化肥、农药,严禁毁灭性采摘,严禁在古茶林内种植其他农作物……”仙贡说。
  相较于民间约定,当地政府用立法举措将古茶树保护工作推到新高度。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澜沧县委副书记张丕生介绍,近年来当地政府修订完善了《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等20多部针对古茶林保护的规章制度。
  保护好完整的自然景观和传统村落,也要让村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在景迈山,许多村民用智能手机在直播间卖茶,或者将自家采茶、制茶的照片发布在社交媒体,吸引人们前来观光、买茶。
  3月底,春茶采摘季到来,越来越多各地客商上山看茶买茶、参观游览。“今年茶叶的品质很好,景迈山的未来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要继续奉茶为祖,共同守护好这个家园。”仙贡说。
  吉哲鹏 何春好
  相关链接
  保护利用好古茶树资源

  3月1日起,《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云南以地方立法方式对古茶树资源进行保护,全省有了统一的古茶树资源保护法规,避免了各地保护标准不一的问题,对于进一步规范古茶树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云南是茶叶大省,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全国第一,茶叶综合产值超过千亿元。古茶树是云南茶产业一大特色,《条例》对古茶树进行了界定:指树龄100年以上的野生茶树和栽培型茶树。据初步调查,云南目前有集中连片的古茶树面积约67万亩、2000万余株,分布在云南11个州市。这些野生茶树群落、野生茶树以及古茶园、古茶树不仅是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源地的“活化石”,也是未来茶叶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是极为珍贵、独特的生物资源和茶文化资源。
  不过,近几年古茶树茶叶价格连连攀升,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茶农或者“承包商”市场逐利,对古茶树过度采摘、粗放管理,甚至还有使用化肥农药、非法移植野生茶树等现象,让古茶树资源遭到破坏,长此以往必将对茶产业长远发展不利。
  保护是为了让古茶树能够得到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随着古茶树茶叶价值的上升,古茶树所有权人和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应当被维护,让他们更有动力参与到古茶树保护和合理利用中。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引导规范,对市场上假冒伪劣的古茶树茶叶产品进行打击,让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对拥有古茶树资源的地方,可以突出地域特点,打造茶叶公用品牌,用古茶树的优势资源带动其他生态有机台地茶一起高质量发展。吸引社会资本打造一批特色茶叶小镇、古茶庄园,推动茶旅产业融合发展。
  云南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是大自然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当下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古茶树及其历史文化遗迹资源,未来必将实现更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曹松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