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诉源治理勇创新 服务大局显担当
镇坪法院“1+2+3+N”工作模式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镇坪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1+2+3+N”诉源治理工作模式,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助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个目标治根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依靠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优势,统筹基层组织、群众力量开展矛盾化解,坚持一手抓“末端”办案工作,一手抓“前端”诉源治理,前移解纷关口,下沉解纷力量,加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两个阵地解矛盾。强化人民法庭建设。始终坚持人民法庭“三个面向”“三个便于”“三个服务”工作原则,全面落实人民法庭“两化”建设,发挥基层法庭司法便民“桥头堡”作用和化解矛盾前沿阵地作用,自觉融入辖区镇基层社会治理大局,利用法庭诉讼服务中心以及镇、村(社区)法官工作室(联络点)阵地,扎实开展诉前调解工作。设立调解工作室,向当事人介绍诉前调解流程、优点和效果,通过主动释明、评估诉讼风险的方式正面引导当事人依法合理主张诉求,优先选择非诉方式化解纠纷。
  三项机制化纠纷。推行立案调解机制。发挥网格员、调解员、治安员等多方力量,做实做细案件调解,提高“调解撤诉率”,2022年调解、撤诉案件共556件,调撤率85.28%,在陕西省法院系统排名第二。推行“法庭+综治中心”联调机制。在各镇落实法官入驻综治中心,成立法官工作室,积极参与辖区矛盾纠纷调处,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示范、保障作用。推行法官联络站工作机制。在各村(社区)设立法官联络站,强化“门诊式”化解,打造“亲情式”服务,充分发挥诉前调解在促进纠纷解决、权利救济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多位一体降诉源。深入开展审判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五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等活动,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开展巡回审判,深入案发地现场审理典型案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扎实开展“八五”普法、送法下乡等活动,引导群众知法守法用法,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加强普法和典型案例宣传,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有益经验,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
  本报记者 陈涛 通讯员 宋景丹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