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陕西首次确认两亿年前鲎遗迹化石
范超荣获四川散文奖
“宝鸡百诗园”开园仪式暨座谈会火热举行
白来勤《乡愁扯不断》获“十佳散文集”奖
陕西省文保专家修复237件(组)佛造像
“春风来、梨花开”
陕西21条春季乡村游精品线路发布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陕西首次确认两亿年前鲎遗迹化石
或代表我国化石记录中最大的鲎
日前,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的中外科学家团队宣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发现一组十分罕见的、约2亿年前的鲎和鱼类遗迹化石组合。该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生物学期刊杂志。
“研究成果拓展了我国鲎遗迹化石在地理和时代上的分布。该组化石有可能代表了我国化石记录中最大的鲎。”团队成员王妙言告诉记者。
鲎俗称“马蹄蟹”,是一种生活于4亿年前的古生物,号称生物界的“活化石”。此次公开的鲎和鱼类遗迹化石组合在2006年被发现,当时是榆林市民间收藏协会成员高俊民等人在榆林横山一家采石场发现并收集的。2019年,邢立达团队正式开展研究。
“相较于鲎遗迹,鱼类遗迹是明显的正弦波线组合,更好辨认。鲎遗迹呈现出明显的指状,一度被认为是四足动物足迹,这些化石也没有显示出典型的形态特征。”王妙言表示,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团队最终确定这些遗迹在形态上和鲎足迹是一致的。研究表明,至少存在10多个大小不同的鲎个体留下这些遗迹,尤其是横山标本中的晚三叠世鲎造迹者的平均尺寸要大得多,根据估算,个体的最大尺寸可达89厘米,或代表了我国迄今为止化石记录中体形最大的鲎。
横山是我国重要的晚三叠世遗迹化石产区。王妙言说:“我国之前的鲎化石的地质年代分布是晚二叠世到早三叠世以及古近纪。此次发现填补了我国晚三叠世鲎遗迹化石的空白,也表明晚三叠世时期横山地区的淡水湖泊中存在一个丰富的动物群落,其中鲎和鱼类的多样性也很强,对当地古动物群落和古环境的恢复有着启示作用。”
李旭佳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