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返回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评论
第04版:三秦纵横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三秦教育
第07版:医疗健康
第08版:文化·旅游
标题导航
盛会春风吹遍了花开的原野
每逢暮雨倍思卿
难忘那一树花开
春日留客剪椿芽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逢暮雨倍思卿
■腾格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百花开。
时序刚刚过了雨水,就突然觉得一下子到了春天。你瞧,古城西安新城大院,那黄灿灿的迎春、连翘,红彤彤的榆叶梅,白生生的玉兰,粉嘟嘟的红叶李、东京樱花……,仿佛一夜之间,于明秦王府旧址次第绽放!
真应了那两句俗话:春天猴儿面!久旱逢甘霖!这不,植树节前日,适逢周六,持续个把月的晴朗天气瞬间变脸,气温骤降,春寒料峭。薄暮时分,苍天终于降临几滴甘霖,旋即又戛然而止!这令我蓦然想起去年春天父亲安葬后那场迅疾的暮雨!
去年春节前三天,在某医院治疗一月又一周的父亲回到农村老家,身卧病榻,度过了自己人生一百天的最后时光!弥留之际,尚能喝点稀粥、菜汤、果汁的父亲,偶尔吸点氧气,已经无力坐起,无痛无痒,终因年老体弱撒手人寰!临别前五天,时逢村会,亲朋好友相聚,父亲还问幺儿,离清明还有几天?又说:我再坚持几天!临终前夜,毕生喜爱书法、已经难以言传的父亲,还坚持用颤抖的手握住笔,在纸上写下了歪歪扭扭的六个字:晚上轮留休息!遂于翌日辰时永别尘世!享年八十七岁,可谓寿终正寝!时在清明小长假首日。
痛定思痛,令人感佩!命运多舛,造化弄人。父亲出身清贫,落草寒窑,少年失怙,迁徙异乡,竟以小学五年级文化程度,先后担当生产队会计、工厂工人、小学教师及校长,并于知天命之年转为公社(乡镇)干部!究竟何德何能?或因彼时社会历史条件有限、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更与他本身的勤奋努力难分难解!至关重要的,还是他酷爱书法,写一手漂亮字!因果关系,谁个能解?谁个解得开?!
记忆中的父亲,无论钢笔、铁笔、蘸笔、铅笔、油笔、粉笔、毛笔、排笔,无论指盖样的小字、还是斗大的墙字,样样提得起,笔笔放得开,字字写得美!恍同昨日的是,孩提时代,我上小学四、五年级,学校开设书法课程,时称拉大字或描红,同学们都购买字贴,用毛笔仿写或放置作业纸下描摹。父亲则亲自动手写好字贴,教我临摹练字!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农家门前土墙,时兴书写斗大的方块字,字周再用红笔勾勒一遍,白心红边,独具特色,成为当时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父亲写在自家门庭的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教导: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难能可贵的是,父亲写在屋内土壁白纸上引领孩子们励志的是苏轼的一副对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令人惭怍的是,我的书法水准至今停留在初学阶段!
胸无点墨心觉耻,腹有诗书气自华。父亲自幼酷爱书法,闲暇锲而不舍、笔耕不辍,加入省老年书画协会,书作几经报刊发表!他六十多年如一日,为父老乡亲婚丧嫁娶义写楹联,闻名乡里、享誉方圆!窃以为,父亲的书法,分明抒发的是自己坎坷人生路上顽强拼搏的志气、持之以恒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谈及父亲学书,就连年逾八旬、曾任省政协委员的父亲老同学,至今犹称道不已!
城中花先开,风从东方来。西出长安百十里,便是我的故乡。父亲临别的时候,老家庭院雪白的牡丹,以及野旷路畔的桃花、杏花、樱花、紫荆开的正盛!眨眼一年过,逢春村会到。只见单位大院花儿绽放,遥闻故乡桃花蓓蕾初绽,我又回想起父亲安葬后的那场促疾而短暂的暮雨!情不自禁,抆泪集句:
马嵬坡下泥土中,桃花依旧笑春风。艰难苦恨繁霜鬓,死后原知万事空。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