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神木:牛羊产业“加速度” 乡村振兴添动能
  近年来,神木市以畜牧养殖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把培育壮大牛羊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持续引进优良品种,壮大牛羊养殖规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生态循环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早春时节,走进神木市迎宾路街道关崖窑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里,一头头牛羊正悠闲地吃着饲草料。看着眼前膘肥体壮的牛羊,合作社管理员张银堂满脸笑意。
  关崖窑村村民都有养羊的习惯,为了改变村民“单打独斗”的养羊现状,2017年,该村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了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湖羊养殖和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养殖为主,将村里懂技术、懂市场、能管理的人员以及养殖大户吸纳至合作社,让牛羊产业发展得更好,以此来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种养成本,关崖窑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实际,在村内流转土地1000余亩,通过种植玉米、饲草喂养肉牛,同时将牛粪还田为土地增肥的生态循环发展方式,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牛羊品质,进一步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蔬菜大棚不仅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鼓起村民的“钱袋子”。
  以种养结合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神木市坚持把培育壮大牛羊产业作为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把“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逐步形成以合作社带动群众养殖牛羊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越来越多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神木的乡村茁壮成长,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动力。
  在神木市西沙街道丰园村的东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里,大型农用车、铲车、青储饲料粉碎打捆机等现代化农牧业设备一应俱全。合作社负责人李小平正忙着给牛添加饲草,看着这些“致富宝贝”,他心里满怀喜悦和希望:“现在天气也暖和了,给牛加点料,牛会长得快一点。”
  为了节约成本,促进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东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种养结合”模式,流转周边村民土地400余亩,用作饲草基地,实现生态循环高效利用,真正做到种植养殖两相促、节本增效两不误。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李小平几个人忙不过来,开始聘用周边村民在合作社打工,同时,向周边村民购买饲草,在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种地、锄草、收割,都雇佣了我们周边的村民,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也能就业,同时,我们每年还向周边的村民购买近15万元的玉米和饲草,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李小平说,今后,合作社将继续不断优化种养结构,延续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养牛致富。通讯员 白焕霞 王彩荣

版权所有:西北信息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陕ICP备0501089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100004000028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7层15号 电话:029-87292915 电子邮箱:xbxxb@xbxxb.com